當前位置:探秘志 > 獵奇八卦 > 正文

張大千兒子張心建 出生被拋棄斷腿后去世臨終嘆人生太苦

1899年,張大千誕生于一個風云際會的年代,是一位享譽全球的畫家,以其《千里江山圖》一作而聞名。至今,即使一張《千里江山圖》在拍賣市場上也能以三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張大千一生財富富裕,縱情享樂。中年時期,毅然拋下了15個孩子和三任妻子,帶著比自己小32歲的嬌妻徐雯波前往國外生活了幾十年。

1971年,張大千在美國舊金山花費巨資購得一座豪宅,豪宅的庭院寬廣如足球場,種滿了梅樹。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為他的新居喬遷喜慶,別墅內(nèi)充滿了歡騰和諧的氣氛。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張大千最小的兒子張心建卻打算自殺。他躺在寶成火車站的鐵軌上,無情的火車毫不留情地碾壓過他的雙腳,將他推入昏迷之中。
盡管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搶救,張心建終離世。幾天后,他的姐姐張心慶在他的書房里找到了他留下的遺書。遺書中寫道:“此生太苦了,希望別再有來生。”張心慶淚流滿面。
為什么張大千多年來對張心建不聞不問?張心建又經(jīng)歷了什么才會寫下那樣絕望的遺書呢?
張心建從出生起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由于成長,逐漸了解到自己的父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其母親則是張大千最寵愛的一個妾室。但他無法理解為什么父母離開國內(nèi)時沒有帶上自己。
相反,張大千的正室將他當作親生兒子一樣撫養(yǎng)長大。但在年幼的時候,張心建曾詢問養(yǎng)母曾正容:“為什么我爸媽把我扔下了?”雖然曾正容缺乏教育,但思索片刻后說:“也許是因為他們追求自由。”
曾正容是張大千的發(fā)妻,她的感情生活可謂可悲。曾正容沒有什么文化,但內(nèi)心極其善良。張大千并不喜歡這種在封建禮教下成長的賢妻良母。他更喜歡像徐雯波那樣性感開放、不在乎他人看法的新時代女性。盡管兩人從小定下娃娃親,但到了適婚年齡,自然而然地結(jié)為夫妻。
張大千對她冷淡無情。直到婚后十年,才有了第一個女兒。張大千從未把她當成妻子,把其當作保姆和下人使喚。盡管如此,曾正容從未埋怨過,始終忍氣吞聲,精心撫養(yǎng)張心建。當張大千攜徐雯波四處流浪時,曾正容不得不兼顧數(shù)職以勉強養(yǎng)活兩個孩子。
張心建的童年貧窮困苦。曾正容依靠縫補衣物,一心希望讓張心建有機會上學。多年的辛勞使曾正容的身體逐漸衰弱。當張心建12歲時,曾正容病倒了,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最擔心的是張心建。于是,試圖聯(lián)系海外的張大千和徐雯波,希望其能帶走這個本屬于他們的孩子。
無論曾正容如何撥打海外電話或?qū)懥硕嗌俜庑牛械呐Χ吉q如水滴落入大海,沒有任何回應。12年來,夫妻倆從未與國內(nèi)親人聯(lián)系過,因多次搬家,曾正容給出的地址早已失效。就在曾正容憂心忡忡之際,已婚的女兒張心慶站了出來,說:“媽,我來照顧弟弟,你放心吧。”
于是,12歲的張心建搬到了姐姐的家中。張心慶和母親一樣善良,也深愛著張心建。張心慶的婆婆卻十分討厭這個突然出現(xiàn)的小舅子。經(jīng)常在沒有人時虐待張心建,并在閑聊中嘲諷他:“竟然帶了她的小舅子過來白吃白喝,這個媳婦真是不懂事。”
為了不讓姐姐為難,張心建一直表現(xiàn)得很乖巧。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變得敏感小心,善于察覺他人的目光。盡管姐夫和姐姐對他很好,但姐夫的母親卻對他十分討厭。在這種狀況下,張心建努力保持乖巧的模樣。
盡管姐姐的婆婆態(tài)度惡劣,但張心慶的丈夫卻溫文爾雅、善良。他是一名大學教師,工作之余常常輔導張心建的功課。也許正因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張心建在學校表現(xiàn)出色,姐姐和姐夫決定供他上大學。
好景不長。那個特殊的時期里,張心慶的丈夫被指控行為不端,被趕下講臺,被發(fā)配到邊疆做苦力。更糟糕的是,當時的張心慶已懷孕。作為一個身懷六甲的女人,無法工作。為了照顧含辛茹苦養(yǎng)大自己的姐姐,張心建決定輟學養(yǎng)家。
幸運的是,張心建憑借自己的才能找到了一份能維持生計的工作。22歲的張心建正值年輕有為之時,也是成家立業(yè)的年紀。在工作單位,遇到了心儀已久的女孩。
這個女孩溫婉體貼,讓從未體驗過愛情的張心建深深迷戀。這并不是單相思,這個女孩也被張心建的真誠和進取心所打動。
那個年代的人都比較羞澀,即使彼此相愛,也不敢表白。這個女孩經(jīng)常以朋友的身份送張心建一些食物、藥膏,甚至親自為他縫衣服。兩人之間的曖昧氛圍已經(jīng)濃到整個工作單位都知道,只差最后一句告白。
然而,意外發(fā)生了。張心建工作單位的團支書也喜歡這個女孩,他多次表白并送禮殷勤。這個女孩拒絕了他。團支書知道這個女孩喜歡張心建,但自信滿滿,畢竟在家境和工作等方面都優(yōu)于張心建。認為女孩不會拒絕自己。
團支書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溫柔的女孩竟然發(fā)怒了。她朝他大聲喊道:“我喜歡的人是張心建,請你不要再騷擾我了。”
這句話引起了在場人的驚訝。從那以后,張心建和女孩的關系得到了確認,但團支書卻成為眾人的笑柄。他內(nèi)心懷恨,無法理解自己明明家世和條件都優(yōu)于張心建,為何會輸給他。
為了挽回自尊,團支書開始找茬張心建。張心建一直忍耐著,無法給團支書找到可乘之機。直到有一天,團支書整理員工檔案時偶然發(fā)現(xiàn),張心建的父親欄里寫的是張大千。
團支書如獲至寶,細心調(diào)查張心建的家世,才發(fā)現(xiàn)他的父親竟然是那位著名的大畫家張大千。得知這個消息后,團支書立刻將這個秘密告訴了所有的同事。

團支書將張心建的所有資料上報上級。盡管許多知情者心里為這個真誠的男子感到不平,但由于擔心招惹麻煩,無法出面幫助張心建。張心建只能辭去工作,回到鄉(xiāng)下。只是為了避免危及到自己的家庭。這一切對張心建來說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義。在1971年7月13日那一天,張心建整理好自己的事物,前往寶成火車站。靜靜地躺在鐵軌上,心如死灰。最終,一列飛馳的火車將他碾過,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搶救,張心建離世了。
在張心建離世后,他的姐姐從他的房間找到了一封遺書,書中洋洋灑灑地寫滿幾千字。其中最令張心慶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話:“此生太苦,望別有來生。”
遲來的父愛,無法彌補失去的歲月。張心慶試圖聯(lián)系海外的張大千,但一直沒有回應。漸漸地,放棄了與父親聯(lián)系的希望,轉(zhuǎn)而照顧自己的女兒和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對弟弟離世的傷痛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
也許有人會質(zhì)疑,張大千是否真的沒有思念國內(nèi)的親人?即使他不愛國內(nèi)的妻子,但他的孩子們?nèi)栽趪鴥?nèi)。再加上徐雯波的親生兒子也在國內(nèi),他為什么如此冷漠?事實上,盡管張大千渴望自由,但他多次想要回國看望家人。由于種種不可抗力的原因,他一直未能如愿以償。
其中一個原因是張大千的身體狀況。剛到美國時,他并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幾十年無法回到故鄉(xiāng)。在他們離開時,張心建被寄養(yǎng)在一個裱畫匠的家里。在美國的短暫時間里,當張大千搬來一塊石頭修建庭院時,不慎受傷失明了右眼。
由于當時美國的醫(yī)療條件較好,他在美國接受治療多年。正當他康復時,國內(nèi)的情況變得復雜,他無法回國。由于多次搬家,也無法聯(lián)系國內(nèi)的親人,甚至無法支付贍養(yǎng)費。
直到張大千康復并且國內(nèi)局勢穩(wěn)定后,他終于重回大陸,想要看望自己的兒子張心建。當初寄養(yǎng)他的裱畫匠家已經(jīng)易主,便去找了已經(jīng)成年的張心慶。
張心慶告訴他,張心建已經(jīng)自殺多年。得知這個消息后,張大千深感痛苦。離開國內(nèi)之前,他甚至帶走了張心建墓碑旁的一把土,將其埋在臺灣的家中,還為他立了墓碑。
之后,選擇在離家鄉(xiāng)更近的臺灣定居。但盡管張大千對張心建感到愧疚,遲來的父愛已經(jīng)無法彌補失去的歲月。張心建從未享受過父愛,卻要背負張大千的名聲。
盡管張大千后來回國找他,但這并沒有改變遲到的現(xiàn)實。張心建的一生都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下,他從未得到過一天的父愛,卻因為張大千的名氣而備受拖累。

張大千為張心建感到愧疚,但他的缺席無法彌補。張心建一生都活在自己父親的陰影之下,沒有享受過一天的父愛,卻要被張大千的名氣所拖累。盡管張大千后來回國找他了,但遲到的父愛永遠無法填補失去的歲月。希望他來世能夠擁有一個充滿溫馨和幸福的家庭。

分享至:

獵奇八卦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