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蜀漢的四大派系,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執(zhí)掌大權,可惜接班人太差

蜀漢確實有派系,北方元老派,荊州派,益州派和東州派,入蜀后,益州本土聯合東洲派對抗荊州派和北方派,所以本質上就是荊益兩派的斗爭,但這不是官員互斗,斗倒你我去坐你的位置,是理念不同。荊州派跟隨劉備多年一心匡扶漢室,但益州派不想打仗,劉備死后益州派更消極,后期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的斗爭就是荊益矛盾的縮寫。

東州派自諸葛亮時代,法正死,吳壹中立,孟達投降,所謂的東州派只剩下李嚴,即便李嚴這么能折騰,這個派系也未撼動蜀漢政權。最終李嚴被貶,他兒李豐繼續(xù)他江州都督的位子,要是放在政權紛亂的朝局,李嚴家族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但諸葛亮處理的非常溫柔,托孤之臣下馬,基本上諸葛亮只做了順手推舟的事。

東州派是劉焉劉璋早期就入川的外州人力量,也是經過斗爭才留下來的一群,“益州以東的團體”,劉備入川基本也是外州人,所以蜀漢建立的基礎一開始都是這些人,劉備后帶來的荊州派為了實現大漢復興和穩(wěn)定蜀地,東州集團則為了權力繼續(xù),合作壓一壓本地益州人正常的。早期有諸葛亮治政,蜀地派系空前團結,但這也無力伐掉大魏,后期益州人民已經承受不了北伐了,各派其實都知只有投降一路了。

荊州派,和諸葛亮對著干的廖立等人都是荊州人,也都是所謂的荊州派,楊儀和魏延,這算荊州派內斗。益州派更別提了,投降的主力。益州作為蜀漢唯一被侵略的州,反對者多很好理解,但關鍵益州還出了楊洪、馬忠、李恢,馬忠在蜀漢政治地位僅次于大將軍費祎,所以益州派真的一直被打壓嗎?值得商榷。

蜀漢政權從諸葛亮、蔣琬、費祎,一直過度的很好,但費祎中年遇刺,沒有指定好接班人,劉禪匆忙掌權,身邊不知道該信任誰所以重用了宦官,蜀漢走下坡路是從費祎遇刺開始的,所以派系自始至終都被諸葛亮以及諸葛亮的繼任者處理的很好。蜀漢政權比較重要的官位(職)有以下這些:錄尚書事、平尚書事、開府、假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這些都是實權,手握這些才是蜀漢政權上的巨頭,毫無疑問以權利來說蜀漢政壇權力第一是諸葛亮李嚴,后面是蔣琬費祎,然后是費祎姜維,之后是姜維諸葛瞻。如果不出意外這也是接班順序,也就是說實際情況是姜維本來就是接費祎的班,他的上位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搞刺殺反而會被懷疑而影響他接班。

蜀漢確實有黨爭,只是沒那么嚴重,劉備入蜀后大體就四派,原從,荊州,東州,益州。諸葛亮執(zhí)政后,更是簡化到了非益州與益州兩派。蜀漢政權各種派系從利益上講到最后就是投降派和北伐派,也就打和投的立場,而貫穿這個問題的背后是劉禪的態(tài)度,劉禪只會是北伐派。而李嚴作妖那么多次,顯然是不想打的,甚至還想跟諸葛亮要封地。問題就回到了劉禪,他可以接受諸葛亮當權臣,但他不可能接受諸葛亮死后還有人騎他頭上。

從地域籍貫上來說,在決定蜀漢政事決策的尚書臺中,基本上是荊州人,其余也就雍州人姜維和益州人馬忠,而馬忠待在尚書臺的時間又太短。換句話說,即使按照地域籍貫來劃分派系,蜀漢也是荊州派一家獨大,可以總結為荊州派是執(zhí)政派,其余益州、東州派統(tǒng)統(tǒng)都是參政派。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