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中國“嬴族”:始于五帝時代,傳承于夏商周,終于二世之手

距今8500年前后,在蒼茫起伏的齊魯大地上,形成了東夷族群。在此后數(shù)千年,東夷縱橫南北,尤其大汶口文化時,東夷勢力急速擴(kuò)張,東至海濱、北達(dá)渤海、西至中原、南至江淮,成為上古中國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

在東夷族群之中,史書記載最多、傳承時間悠久的是“嬴族”。根據(jù)文獻(xiàn)記載,嬴族始于五帝時期,傳承于夏商周三代,終于秦二世之手,至少明確傳承了2000余年,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嬴族與夏族爭權(quán):夏族棋高一著

帝舜時期,伯益“佐舜調(diào)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賜姓嬴氏”,簡而言之大概伯益善于馴養(yǎng)鳥獸,于是被帝舜賜予嬴氏。當(dāng)然,宋代鄭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記載:“以所居于嬴,故因生以姓。”不管是賜姓,還是因地得姓,總之此時嬴族正式出現(xiàn),第一任族長為伯益。

伯益得姓之后,擔(dān)任重要官職,成了帝舜重臣,此后輔佐大禹成功治水。帝舜時期,還有一件攻打三苗的大事,現(xiàn)代考古在安徽蚌埠發(fā)現(xiàn)“禹會村遺址”,高度疑似史書上的“涂山之會”(又稱禹會諸侯),之所以在此召開誓師大會,原因或是在此與伯益率領(lǐng)的東夷軍隊(duì)會師,然后一起出兵攻打位于湖北天門的石家河文化——三苗勢力。若是如此,大禹與伯益就可能結(jié)成了政治聯(lián)盟,共同對抗帝舜,故而大禹才能繼承帝位,這里面就有了陰謀論的空間,暫且不表。

大禹繼位之后,先是選擇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早逝,于是又選擇了伯益為繼承人。大禹去世后,禪位于伯益。由此可見,上述大禹與伯益結(jié)盟未必沒有道理,大禹禪位伯益可能是一種政治利益的交換。

但夏啟為代表的夏族,并不樂意伯益稱帝,最終夏啟驅(qū)逐了伯益,由此開啟了夏朝。夏啟與伯益的權(quán)力交替,真相到底如何,戰(zhàn)國策記載了一個陰謀論,即“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shí)令啟自取之”。

不管真相如何,夏族搶了嬴族帝位,由此導(dǎo)致后羿代夏(又稱太康失國)的政變,接著寒浞稱帝,導(dǎo)致夏朝中斷半個世紀(jì),最終由少康中興夏朝。

此后,嬴族與夏族關(guān)系不詳,大概率是夏朝無法滅掉嬴族,嬴族難以抵擋夏朝,于是嬴族臣服于夏朝。

 

商朝晚期的嬴族:商朝鐵桿盟友

現(xiàn)代考古表明,商族源于北方,此后逐步南下,距今4000年時在石家莊一帶,通過漳河型文化、輝衛(wèi)型文化來看,后來商族逐步南下,最終逼近夏都二里頭。因此,商族不是出自東夷,而是一個南下的北方族群。

在商湯伐夏時,商族有沒有取得東夷幫助,缺乏相關(guān)文獻(xiàn)記載,但在商朝中期,東夷與商族矛盾重重,甲骨文記載武丁妃子?jì)D好就曾攻打過東夷,紂王時更是因?yàn)楣ゴ驏|夷而讓周人崛起,即《左傳》記載的“紂王克東夷而隕其身”。

然而,商族與東夷關(guān)系時好時壞,但與嬴族關(guān)系卻不錯,尤其是商朝晚期時,嬴族更是商朝的鐵桿盟友。

《甲骨文合集》記載:“乙丑:王命墾田于京,于嬴墾田”,“己巳卜,在嬴貞……”等。顯然,商朝與嬴族關(guān)系不錯,否則不會如此記載。

清華簡《系年》記載:周武王去世后,武庚(紂王之子)發(fā)動叛亂,嬴族參與叛亂,周公東征殺了武庚,“飛廉(秦始皇祖先)東逃于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此后周人將嬴族西遷,由此形成了西邊的秦國。毋庸置疑,嬴族必是商朝鐵桿盟友,所以才會參與叛亂,并被周人西遷。

尤為重要的是,西周金文中“京夷”和“秦夷”等并稱,比如師酉簋銘文中就有“秦夷、京夷”的記錄,因此西遷的嬴族,除了秦國一脈之外,還有京國一脈。不久前考古發(fā)現(xiàn),京國位于陜西韓城一帶,都城被稱為“京師”,也即“陶渠遺址”。由此可見,周人對于“頑敵”,采取的是分而化之,將其遷離故土,并分化成幾部,進(jìn)而削弱其力量。

 

縱橫周朝的嬴族:秦國一統(tǒng)華夏

根據(jù)史記記載,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分化出10幾個姓氏,比如徐氏、郯氏、莒氏、鐘離氏、運(yùn)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其中,名氣最大的有兩個:

首先是趙國。上文談到的嬴氏飛廉,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惡來,次子叫季勝。其中,武王伐紂時,惡來為商朝血灑疆場,季勝沒有上戰(zhàn)場,他的后代為周王室駕車,后來被封在趙城,最終三家分晉后建立趙國。戰(zhàn)國晚期,趙國是唯一能夠與秦國爭鋒的國家。

其次是秦國。惡來后代被遷到西部,季勝后代發(fā)跡后,惡來后代與有榮焉,于是也自稱“趙氏”。后來,惡來后代秦非子養(yǎng)馬有功,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國(不是諸侯)。在東西周之交時,因?yàn)榍叵骞霰o(hù)送周平王東遷,于是就被封為諸侯。秦國建立之后,一直在西部稱王稱霸,商鞅變法之后,秦國有了爭鋒天下的本錢,最終由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

周朝時期,嬴氏建立的國家,除了趙國、秦國之外,還有京國、江國、徐國、梁國、黃國等等。在整個周朝,除了姬姓諸侯之外,可能就是嬴姓諸侯最多,但多數(shù)集中在東部,春秋戰(zhàn)國時這些國家基本都被滅亡。

總之,嬴族后裔在周代取得了大發(fā)展,最終秦國滅亡了周代,這似乎也是一種輪回,為商朝與飛廉、惡來成功復(fù)仇,并首次建立了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quán)國家——秦朝?上У氖牵爻蓝,嬴族隨之煙消云散。

秦朝滅亡之后,縱橫中國至少2000年的嬴族,也就隨之消亡,徹底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至于嬴姓,由于六國貴族都痛恨秦國,秦國嬴姓之人四散逃亡,為躲避追殺,嬴姓之人普遍改為他姓隱居,這就是后世嬴姓稀少的原因。如今,全國嬴姓大約只有萬余人,主要分布在江蘇、山東、四川、貴州等省份。

雖說嬴姓式微,但其派生出的姓氏卻不少,文獻(xiàn)上說是嬴姓十四氏,即廉、徐、江、趙、黃、梁、馬、葛、谷、繆、鐘、費(fèi)、瞿等。換言之,嬴族滅亡、嬴姓式微,但其實(shí)也還在傳承,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傳承著。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