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謎 > 正文

傳國玉璽目前最有可能在什么地方?這四個版本究竟孰是孰非?

在中國的所有歷史文物當(dāng)中,如果說哪件文物的價值,可以位居所有文物的頂點,那傳國玉璽絕對是最有資格的一件。

最早記載玉璽的史書是《史記》,是這么記載的:

《史記 高祖本紀(jì)》: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 據(jù)傳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制作的一方皇帝的印璽。始皇帝的初衷或許只是把其作為一塊具有紀(jì)念意義的玉璽,然而后世卻為這塊玉璽了“君權(quán)神授”的政治意義。

關(guān)于傳國璽上面所刻印文,后世流傳有四個版本

分別是東漢衛(wèi)宏的《漢舊儀》、三國韋曜的《吳書》、南朝齊紀(jì)僧真的《玉璽譜》中記載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東漢末年應(yīng)劭的《漢官儀》、三國西晉時期皇甫謐的《歷代帝王世紀(jì)》中記載的“受命于天,即壽且康”;

東晉孫盛的《晉陽秋》中記載“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南朝宋徐廣、南朝齊梁沈約的《宋書.禮志》記錄“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這四個版本究竟孰是孰非?

秦之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yīng),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傳國玉璽在歷史上的記載,既有傳說,也有真實。

從傳國玉璽所經(jīng)歷的歷史來看,目前對于傳國玉璽的下落,主要有以下幾個猜測:要么是在海底,要么是在東北地區(qū)的某片地下。

或者也要可能早就改頭換面,變成了其他的樣子。

在國外某個家族或者官方收藏館隱秘收藏,原因很簡單,這東西來龍去脈是有跡可循的,所以即便是流落海外,那么海外收藏機構(gòu)也只能秘密收藏不能對外公布,否則我們就有正當(dāng)理由收回。

另外這東西價值太高,我們收回的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也不會給出太高的價格,所以如果真的流失海外的話目前還不能公諸于世。

收藏于國內(nèi)某個世家族,不能對外展示的原因也很簡單,還是錢。

要知道玉璽不同于其它物件,這東西從法律上講是屬于國家的,所以一旦知道去處就有可能要無償捐出來或者給予少量物質(zhì)獎勵。

大家注意,這可是無價之寶,小時候大家都學(xué)過課文《完璧歸趙》,那時候就值10個城池,想象一個地級市值多少錢吧?所以你現(xiàn)在給他多少獎勵他都會覺得少。

傳國玉璽其政治地位、金錢價值,就是一百副蘭亭序也比不上。所以這種東西它一定是傳承有序的,絕不會流入民間百姓之手,能接觸到它的非皇親國戚莫屬。

分享至:

未解之謎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