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為什么韋昌輝鏟除楊秀清以后還要大開殺戒

韋昌輝之所以在殺死楊秀清后繼續(xù)展開大規(guī)模清洗,是因為太平天國的權力格局發(fā)生變化,他作為最初的資助者和拜上帝會的重要成員,對自己在太平天國中的地位感到不滿。同時,韋昌輝也希望通過清洗楊秀清的勢力來確保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這一系列行動最終導致了太平天國的內部分裂和削弱,加速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在我國清朝咸豐六年,即西元1856年,太平天國發(fā)生了著名的“天京之變”。這一事件中,韋昌輝在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指示下,殺害了太平天國事實上的最高權力人物楊秀清。隨后,韋昌輝在天京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屠殺行動。韋昌輝的這一行為也引發(fā)了洪秀全的驚恐和忌憚,因此在洪秀全的策劃下,韋昌輝也遭到了清洗。歷史學界普遍認為,這一系列內斗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為什么在韋昌輝殺死楊秀清之后,還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屠殺呢?

1.太平天國的特殊性

在我國歷史上,權臣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軍事手段掌握權力的軍閥,比如東漢后期的董卓和曹操,以及北魏后期的爾朱榮和高歡,都是典型代表;另一類是通過權謀手段奪取權力的政治家,例如曹魏的司馬懿。

楊秀清可以被歸類為權臣,但既不屬于權謀派,也不屬于軍閥派。因為太平天國初期的權力格局是由一系列勢力拼湊而成的。

太平天國的前身是由洪秀全和馮云山創(chuàng)立的拜上帝會。盡管洪秀全是廣東人,但在廣東地區(qū)拜上帝會并沒有取得什么成果,所以洪秀全不得不去廣西尋求發(fā)展。在廣西,洪秀全吸納了楊秀清、蕭朝貴和韋昌輝等人加入。在拜上帝會發(fā)展的過程中,這些重要人物都發(fā)展了自己的勢力,并對太平天國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2.韋昌輝的心路歷程

建立一個組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拜上帝會也不例外。在初期,拜上帝會的教徒大多是窮人,甚至許多是炭工出身。指望這些炭工出力還可以,但指望他們出錢則困難重重。

韋昌輝出身于地主家庭,與洪秀全、馮云山等貧苦讀書人以及楊秀清這樣的窮炭工有本質上的差別。韋昌輝加入拜上帝會后,承擔了組織的經濟責任,包括拜上帝會的掌教和“幾大護法”的生活費用,甚至在金田起義前夕,還為軍事器械的制造提供了資金支持。所有這些費用都由韋昌輝承擔。

由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并逐漸發(fā)展壯大,太平天國的權力格局也發(fā)生了變化。在此之前,馮云山和蕭朝貴已經去世,洪秀全的領導能力有限,大權落入了楊秀清之手。楊秀清利用“天父附體”的說法奪取了太平天國的最高話語權。相比之下,韋昌輝的地位顯得非常尷尬:既無法與洪秀全相提并論,也無法與楊秀清相抗衡。

楊秀清作為太平天國事實上的最高權力人物,在處理太平天國的政務時,首要任務是消除任何可能威脅自身地位的人物。洪秀全本身并不能讓楊秀清產生忌憚,畢竟洪秀全只是一個江湖術士,如果不是因為太平天國借助拜上帝會崛起,洪秀全根本不會被視為名義上的領袖。相比之下,韋昌輝讓楊秀清感到不安。

楊秀清不斷打壓韋昌輝,而韋昌輝自己也明白,自己根本無法與楊秀清抗衡,只能不斷奉承楊秀清。盡管韋昌輝是北王,而楊秀清是東王,但從韋昌輝不斷討好楊秀清的細節(jié)來看,這兩個王的地位并不對等。

3.韋昌輝的復仇

由于韋昌輝不斷示弱,楊秀清也產生了誤判,認為韋昌輝已經無法構成對自己地位的威脅。然而,與此同時,洪秀全與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取得了聯(lián)系,并制定了鏟除楊秀清的計劃。于是,韋昌輝和秦日綱組織人馬,對楊秀清的府邸發(fā)動了突襲,最終殺死了楊秀清。

然而,韋昌輝認識到,楊秀清的勢力在太平天國中仍然相當強大,如果僅僅殺死楊秀清本人,很可能引發(fā)“東殿”勢力的反擊。韋昌輝在天京開始了對楊秀清勢力的大規(guī)模清洗。

韋昌輝的殘酷行徑引起了石達開等人的譴責,導致與石達開的關系惡化。同時,洪秀全和韋昌輝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因為韋昌輝渴望成為第二個楊秀清。洪秀全也意識到楊秀清殘余勢力依然強大,因此設計殺害了韋昌輝,以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

這一系列的內斗與清洗行動無疑加速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衰落。在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內部,權力斗爭和爭奪成為主導,導致內耗嚴重,最終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