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大唐第一夫人“長孫皇后”:英雄心里的永遠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歷史上的李世民久經(jīng)沙場,驍勇善戰(zhàn),更是治國有方,善用忠臣,他是歷史上難得的英雄皇帝。
而那些可以被稱之為英雄的人物,他們總是忍辱負重,向死而生,他們也必須擁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成就雄圖霸業(yè)。
所以我們很少在記錄史事的書籍中,看到李世民哭泣的場景。然而,這位英雄皇帝卻為了一個女人流下了淚水。
這位歷史上牽動李世民心弦的就是他最愛的女人,她不是隋煬帝之女的前朝公主,也不是李世民一時歡愉的楊貴妃,而是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長孫皇后。

這位歷史上有名的長孫皇后,不僅與李世民恩愛多年,舉案齊眉,還更以賢德之名流芳千年。
而在她年幼之時,就有一位卜卦的先生說,她是天生的貴人——她的命卦之中可謂是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履中居順,貴不可言。
所以可以說,沒有幾個女人能做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
01夫唱婦隨的賢德女性
唐朝長孫皇后出身十分名貴,她的父親長孫晟是隋朝的右驍將軍,而她的母親也身世顯貴,自幼知書達理。所以長孫皇后從小就被家人傾注了非比尋常的教育,也有飽讀圣賢書的機會。
而然命運弄人,長孫皇后生活在隋末唐初的時代變遷,即便自己是達官顯貴人家的小姐,也左右不了歷史的進程。
而她更是八歲喪父,小小年紀就由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長大,也是在豆蔻年華就嫁給了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為妻。
然而長孫皇后的婚后生活并不平靜,因為此時的李氏家族正在起兵反隋,統(tǒng)一屬于自己的天下。李世民更是年少有為,文武雙全,小小年紀就跟著自己的父親征戰(zhàn)疆場。
而這時的長孫皇后便是李世民在開疆?dāng)U土期間的強力后盾,她不怕奔波,不畏艱險,一心一意跟著自己的丈夫走南闖北。

長孫皇后在花一樣的年紀,便見慣了戰(zhàn)場的血腥和殘酷,可還是對自己的丈夫不離不棄,李世民在外征戰(zhàn),長孫皇后便為他料理起生活瑣事,不讓丈夫為家中的事而傷神。而長孫皇后知書達禮,溫文爾雅的性格更是讓身處戰(zhàn)亂動蕩的李世民得到了心靈上的撫慰。
然而這對年輕夫婦卻不比尋常人家,雖錦衣玉食,可他們身處權(quán)利和政治的中心,勢必要承受著來自身邊人的勾心斗角。
而年輕有為的李世民早已戰(zhàn)功赫赫,二十歲時便流露出一種王者風(fēng)范。這樣優(yōu)秀的皇子,自然引來他人的嫉妒和陷害。
當(dāng)時的太子李建成貪酒好色,不學(xué)無術(shù),更是將自己的二弟李世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便不顧手足之情,密謀聯(lián)合三弟李元吉企圖謀害同胞兄弟的李世民。
可以說,夫妻倆在外要面對敵人冷槍暗箭,在內(nèi)還要面對來自家族里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

這一嚴峻的形勢只要一步走錯就會將自己推入萬劫不復(fù)的境地,而長孫皇后忍辱負重,沉著冷靜,審時度勢,她平時低調(diào)做人,認真做事,與人為善。
一方面,長孫皇后盡心盡力地孝順自己的公婆,力求事事都讓兩位長輩所滿意。這樣賢良的兒媳,得到了公婆的贊賞,也從而取得公公李淵對丈夫李世民的支持,為李世民成為唐朝第二位皇帝添加了助力。
另一方面,她在與輩分相當(dāng)和晚輩相處時,總是以忍讓為先,主動承擔(dān)家務(wù),讓身邊人挑不出毛病。
這樣賢德的長孫皇后不僅為李世民爭取了政治上的支持,更是家族相處中的柔和劑。
02離權(quán)利最近卻清醒的皇后
李世民身邊的得力大將中,其中有一位就是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他的才能卓著,驍勇善戰(zhàn),在年輕時就跟著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立下大功。
在李世民當(dāng)上皇帝后,他非常感念長孫無忌的忠誠和追隨,便想提拔他為宰相,李世民就想征求長孫皇后的意見。
按照常理來說,自己的親哥哥升官,作為妹妹的應(yīng)該高興才對,但賢德智慧的長孫皇后卻感到了憂愁。
因為作為長孫無忌妹妹的她清楚的知道哥哥的為人和野心,一旦當(dāng)上權(quán)利至上的宰相,便會在欲望和追捧里迷失了自己,最壞的結(jié)果會給自己和家族引來殺身之禍。
長孫皇后安守本分,自己身為三宮之首,哥哥也已是朝中重臣,家族里的富貴已經(jīng)達到超乎常人的水平,實在是不想家里的人再占據(jù)顯要位置。

歷史上那些外戚弄權(quán)誤國的事件實在是太多了,呂太后專政、上官桀霸權(quán)、霍光謀亂,而他們最后也都因為謀反篡位、禍國殃民被殺,更連累了整個家族。
長孫皇后自小就聽過那些血淋淋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也清楚地知道以史為鏡的道理,就拒絕了皇上的好意。
可作為唐太宗的李世民還是認可長孫無忌的能力,堅持要提拔他。長孫皇后見說服皇上沒有成效,沒有就此作罷,而是去找自己的哥哥闡明道理,讓他主動放棄宰相的職權(quán)。
結(jié)果,哥哥還真聽了長孫皇后的勸告。也因為這件事,唐太宗曾總結(jié)道“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長孫皇后是歷史上少有的明理是非,賢良淑德的后宮之主。她仁厚的品性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言語里,更身體力行的展現(xiàn)在了行為當(dāng)中。
03育兒有方,智慧之道
長孫皇后和李世民共同生育了7個孩子,分別有3個皇子和4個公主。其中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是長孫皇后和丈夫唐太宗最喜歡的掌上明珠。
隨著這位長樂公主一天天的長大,而女兒要出嫁的時候,唐太宗更是許諾,一定要為女兒舉辦豪華盛大的婚禮。
同時,他還要為女兒準備豐厚的嫁妝。
我們從史書上了解到,長樂公主的出嫁時嫁妝,要比自己的姑姑永嘉長公主的嫁妝還要多一倍。而這位永嘉長公主便是唐太宗的親妹妹。

這件事情讓長孫皇后得知之后,她便阻止自己的丈夫,提出了反對。而李世民卻覺得女兒要富養(yǎng),嫁妝更要豐厚,這樣也顯得體面。
長孫皇后駁回唐太宗的想法:女兒要富養(yǎng),但不一定要富嫁。因為,長樂公主出嫁的事,已經(jīng)不僅僅是李家的家事,更同樣關(guān)系到了整個國家。
女兒身為公主已經(jīng)是錦衣玉食,富貴逼人。如果她出嫁時還是如此浮華奢侈,不知道天下人該怎么想,也要傷了皇土之下勞苦百姓們的心了。
李世民的忠臣魏征也為了嫁妝的事向唐太宗諫言,他極力反對唐太宗為長樂公主準備高于永嘉長公主一倍的嫁妝。
還以準備嫁妝這么多,是為了顯示女兒和妹妹的不同,來質(zhì)問唐太宗。

這魏征的一句話,更是讓唐太宗啞口無言,并對他的直言不諱而耿耿于懷。
而這時候,長孫皇后卻沒有心懷怨恨,而是替魏征向唐太宗說好話:魏征本來就是一個大臣,長樂公主出嫁的事本來和他沒有關(guān)系?墒俏赫鲄s敢于諫,可見這件事情關(guān)系重大。
最后,她和魏征這一次“雙簧”的配合,改變了李世民最初的想法。
從長樂公主出嫁時的嫁妝置辦這件事上,就可以充分的看出長孫皇后以大局為重的廣闊心胸和育兒有方的智慧之道。
04敢于諫言,忠良親信
因為長孫皇后的所作所為令人欽佩,待人接物也端莊有智慧,所以唐太宗常常就軍國大事與大臣的賞罰細節(jié)與她探討。
而長孫皇后雖然很有想法和見地,但作為婦道人家,她知道自己的本分和原則,所以就只道出了:居安思危,任賢納諫八個字。而就僅是這幾個字,也被李世民牢牢地記在了心里,更以此運用到了自己的執(zhí)政當(dāng)中。
李世民當(dāng)上皇帝之后,當(dāng)時天下已基本平定,但是很多武將卻開始疏于練武。
唐太宗看在眼里,并在公務(wù)之余,召集武將們練武射箭,并以演習(xí)的好壞作為他們升遷及獎賞的重要參考。
而關(guān)于長孫皇后所提出的任賢納諫的建議,唐太宗也更是深受其益。

歷史上有名的忠諫之臣——魏征,便是因為李世民包容賢臣的做法,而可以能讓能人異士大膽放心地提意見,從而為了社稷做貢獻。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過,然而說起出名的,不得不提的那一定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
而長孫皇后身處權(quán)利的中心,卻不為權(quán)利所動,一直恪守本分。而更是因為長孫皇后的明理寬厚,朝堂上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理性之風(fēng)。
而就在公元636年的秋天,三十六歲的長孫皇后病了。她眼看自己就要不久人世,她想到了自己跟隨丈夫李世民的一生,相夫教子,無愧人生,死而無憾。

然而,長孫皇后一直有一件事情依然留于心中,那就是朝中最忠實的大臣房玄齡,他因為和唐太宗意見不合,就被貶官發(fā)配在關(guān)外,讓她記掛于心。
在長孫皇后的彌留之際,她支撐著十分虛弱的身子,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了最后的囑托,并告訴了唐太宗自己心中的顧慮。
長孫皇后表示,在當(dāng)朝的所有大臣中,房玄齡是最忠誠的一個,他幫助皇上治國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忠心可鑒日月。
因為無論在任何場合,房玄齡從不炫耀自己的功德,為了社稷兢兢業(yè)業(yè)。這樣赤膽忠心的大臣,真是天下難得,幾百年出不了一個。

可是這樣有謀略有忠心的房玄齡,并沒有犯多大錯誤,只是一時和李世民意見不合,就被流放在外,不得重用,實在可惜。
長孫皇后勇于諫言,希望唐太宗為了社稷可以讓房玄齡盡快回來,繼續(xù)完成未完成的事業(yè)。
唐太宗聽了長孫皇后的囑托后,唏噓再三。他既為了皇后“憂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所感動,又為自己處事不穩(wěn)妥,不善用賢臣而感到慚愧。
唐太宗便當(dāng)即表示,要讓房玄齡回來。

在長孫皇后死后,唐太宗真的按照她的囑托,把房玄齡重新招了回來。由此,長孫皇后的一個臨終遺言,改變了一位宰相的命運,更為江山社稷做出了貢獻。
05大唐第一夫人
而在長孫皇后在臨終之前,還跟唐太宗表示:長孫家族因為追隨唐太宗,榮華富貴已經(jīng)達到了頂點。
在朝中為官的長孫家族,他們的能力也基本都發(fā)揮出來了,沒有可以再上升的空間,也沒有必要再為他們升職,賦予更多的權(quán)利。
長孫皇后認為,如果因為皇上的厚愛,便讓長孫家族掌握國家的大權(quán),勢必會對國家安邦造成危險。
所以長孫皇后便希望唐太宗千萬不要對自己的娘家人提拔重用。長孫皇后這言辭之中的大公無私之心,真可謂是日月可鑒。
長孫皇后還留下遺言,自己的墓葬不必奢靡,一定要薄葬,最好就埋到山上,這樣也就免陪葬過多,讓人盜墓。
另外,長孫皇后還表示,那些不在身邊的子女,在自己離世時不要通知他們,免得他們風(fēng)塵仆仆,又哭得死去活來。長孫皇后的這種舉措,其博大胸懷,由此可見一斑。
而長孫皇后身為后宮之主,不僅以身作則,母儀天下,而且還在管理后宮之余,利用空余時間,編輯和撰寫了《女則》一書。并自己踐行了這本書的內(nèi)容。
長孫皇后去世之后,唐太宗就將《女則》放在案頭,睹物思人,來懷念長孫皇后,他也從這本書中受到深深的啟發(fā)。
后來,這部書也成了很多家庭教育女兒的書籍,《女則》一書為后世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賢德的女性,做出了指引與實踐方向。
死而后已,是歷代品性高尚之人的最終追求,但歷史上能真正做到的卻為數(shù)不多,而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就是長孫皇后,她值得后世去銘記,更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