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劉備的兒子劉禪為什么會輕易投降? 歷史學(xué)家: 此舉救了很多人命

“輕易”二字說不上。劉禪的確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圣君,但稱之為仁君是不過分的。蜀漢在三國之中原本國力最弱、土地最小、人口最小,又經(jīng)過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早已是民生凋敝。而劉禪又無足夠的才能治理朝廷,于是在鄧艾入蜀之前,整個蜀漢的處境就是“入其朝,不聞直言;經(jīng)其野,民有菜色。所謂‘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者也”。

很多人認為鄧艾入蜀時兵不過數(shù)千,而蜀漢各處守軍數(shù)萬,再加上姜維可以回援,剿滅鄧艾不成問題。的確,殺掉一個鄧艾或許是不成問題……那然后呢?劉禪心中十分清楚,此時蜀漢的君臣比起開國時那一套領(lǐng)導(dǎo)班子實在是差遠了,蜀漢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若早些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劉禪在吳之前降,司馬昭為收吳人之心,總是會更優(yōu)待劉禪一些。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劉禪被封為安樂公,而孫皓呢?只是歸命侯。另外,蜀漢舉國而降,百姓基本沒有遭受戰(zhàn)火,也的確稱得上是“國安民樂”,劉禪之降,在結(jié)果上也的確是好的。

著重要強調(diào)的是,劉禪在投降的過程中,最大限制地保持了自己的尊嚴(yán)。他沒有像一個亡國之君那樣搖尾乞憐,而是“乘騾車詣艾,不具亡國之禮”。之后鄧艾主掌蜀漢,在形式上也是與劉禪共同執(zhí)掌,給予了劉禪最高規(guī)格的尊重。后來劉禪入洛陽,他的子孫和大量蜀漢舊臣都不失封侯之位,如果不是因為劉禪的決定,他們的下場決計不會如此安然。
你說劉禪“輕易”投降,那這個“輕易”未免救了太多人的命了。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