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獵奇八卦 > 正文

饅頭是誰發(fā)明的:諸葛亮(民間普遍認同)

饅頭經(jīng)常代替米飯作為主食,我們也知道了饅頭為什么越嚼越甜。那么大家知道饅頭是誰發(fā)明的嗎?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饅頭是誰發(fā)明的

民間比較認同的說法是饅頭是諸葛亮發(fā)明的,還有另外一個民間的說法是饅頭的發(fā)明跟朱元璋有關(guān)。

諸葛亮發(fā)明的

諸葛亮發(fā)明饅頭是民間廣泛認同的說法,據(jù)說是在三國時期,在收服南蠻洞主孟獲的戰(zhàn)役中,由于瀘水一帶瘴氣很重、水有毒。于是諸葛亮的手下便提出了一個辦法,即殺死南蠻俘虜,然后用他們的頭顱祭奠河神。但是諸葛亮不同意,之后他提出了用面粉捏成人頭的模樣蒸熟來代替蠻頭的辦法。后來由于蠻頭這個說法太嚇人,所以人們就用饅頭來代替了。

與朱元璋有關(guān)

饅頭的發(fā)明還有一個民間的傳說,這個傳說跟朱元璋有關(guān)系。據(jù)說朱元璋在稱帝之后擺宴席,并且點名要吃一道叫做“白銀如意”的菜。這個菜御廚們都不會做,因為這道菜是馬皇后的家廚最拿手的一道菜,后來馬皇后就將這道菜的制作方法教給了御廚。這道菜的制作方法就是用發(fā)酵的面粉和堿水揉勻,然后去掉酸味,最后再摻上白糖蒸熟,狀似開花的花朵,后來民間就把這道菜稱為開花饅頭。

最早的文字記載

饅頭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戰(zhàn)國時期,《事物紺珠》中有“秦昭王作蒸餅”的記載;《名義考》中有“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餅’,又曰‘籠餅’,即今之饅頭”的記載。宋代為了避宋仁宗的名諱,便將蒸餅改為了饅頭。饅頭這個名字最早在西晉大文學家束皙《餅賦》中有記載,即“三春之初,陰陽交際,寒氣既消,溫不至熱,于時享宴,則曼頭宜設(shè)。”其中的“曼頭”中的“曼”是通假字,通“饅”。

分享至:

獵奇八卦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