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傾角龍:北美小型恐龍(長1.8米/眼眶下長有三角骨)

傾角龍是一種角龍亞目下的纖角龍科恐龍,誕生于8300萬年前-74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體長可達1.8米,屬于小型植食性恐龍之一,屬于最原始的新角龍類,最大的特點就是顱骨傾斜,鼻部下收,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國發(fā)現(xiàn)的。

傾角龍的體型

傾角龍在角龍類恐龍中屬于體型較為迷你的物種,體長最多也只有1.8米左右,而這樣的體型在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770多種恐龍中排到了587位,大小還比不上現(xiàn)代的一只山羊,所以體型基本上和短角龍、足龍以及馳龍等小型恐龍類似。

傾角龍的外形特征

傾角龍的嘴巴呈現(xiàn)鸚鵡鳥喙狀,所以鼻骨是非常內收的,上頜骨比下頜骨更長,顱骨的側面可以看出有著明顯的傾斜,最特別的就是它的眼眶下部有一塊非常獨特的三角形骨骼,三個點正好分別位于眼眶的下方、顴骨以及嘴角位置。并且由于它是較為原始的新角龍類恐龍,所以它的身體關節(jié)也是極為簡單的。

傾角龍的生活習性

傾角龍和大部分角龍類恐龍一樣,都是屬于植食性恐龍,不過它生活的白堊紀時期開花植物并不是非常多,所以傾角龍很可能和同時代的其他角龍一樣,主要是以當時的優(yōu)勢植物為食,比如堅硬但有韌性的蕨類植物、蘇鐵以及松柏類樹葉等,并且它們鋒利的鸚鵡鳥喙狀嘴巴也更合適切割針葉或者樹葉。

傾角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傾角龍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發(fā)現(xiàn)的,這批化石埋藏于美國蒙大拿州的雙麥迪遜組地層,所以科學家才判斷它很可能是生存于白堊紀末期的坎潘階時期,也就是大約7430萬年前的時期,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在這一地層中僅僅只有傾角龍一類新角龍類恐龍。傾角龍在04年的時候才第一次被命名和正式描述。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