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商鞅究竟做了什么讓弱小的秦國一步登天呢(改革)

商鞅的耕戰(zhàn)體制是讓秦國的戰(zhàn)爭潛力更大,而不是武力更大,商鞅變法后不僅僅是對庶民的剝削,是包括各個階層的,貴族、商人、地方豪強都逃不過(他甚至為了壓榨商人利益廢除了貨幣,后面惠文王才恢復(fù),睡虎地秦簡金布律也側(cè)面體現(xiàn)了這一點)。后面秦軍該敗也會敗,但是就是容錯高,比如滅楚,二十萬賠進去下一次直接六十萬。

秦簡公-秦后惠公-秦獻公三代君主都已經(jīng)看到了秦國需要官僚化、土地私有化,秦簡公改革促進土地改革,官僚和平民解放,在魏文侯攻略河西中撐了下來。秦后惠公在這改革中,軍民一心,向南攻略漢中成功。秦獻公則是開始真正的削弱貴族,并開始重視外來人才,直接暴打三晉,收復(fù)河西,威震中原,秦國自一百五十年前秦景公以后,再度位列霸主之國的地位。

說白了就是土地私有化-土地改革-稅收改革,軍事、政治去貴族化-官僚化-平民化-削弱傳統(tǒng)貴族,同樣的,秦獻公到秦孝公時期,是把去舊貴族化和官僚化發(fā)揮到頂峰,促成了中央集權(quán),同時達(dá)到了強軍和增加賦稅的目的。李斯《逐客諫書》中,主要目的是為了強調(diào)吸收外國人才的重要性,所以自秦獻公開始“奮六世之余烈”,因為確實是從這個時期,秦獻公廢除人殉過后,開始吸引外國人才的,正好歷經(jīng)了六代人,到秦始皇是第七代。

但是別忘了在秦獻公以前的秦簡公和秦后惠公的貢獻,算上這對父子,應(yīng)該是“奮八世之余烈”才對。這對父子頂住了魏文侯魏武侯以及三晉聯(lián)軍的壓力,并完成了初步的軍政改革,拓土漢中,李斯不提這對父子,其實還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秦簡公是秦懷公之子,是秦靈公的叔父,他通過政變篡了秦靈公之子——太子連(秦獻公)的位置,然后他的兒子,也就是秦獻公的叔父,秦后惠公又當(dāng)了秦君,這兩代君主盡管將秦國從深淵中拉了出來,但在正統(tǒng)性上很難說得過去。這兩代君主在史書上,是算在了“四代亂政”當(dāng)中的,可實際上這兩位是很牛的,于是“奮八世”就成了“奮六世”。

如果沒有商鞅+秦孝公的變法,秦國或許也會迎來變法,但變法很可能和申不害的差不多,或者秦孝公謀求不到比商鞅更好的變法,啟用了甘龍的舊法修改。而后,哪怕秦國“奮六世之余烈”,也不過和其余六國分庭抗禮。甚至還不如別國,因為如沒有商鞅的變法。秦惠文王時期就吸引不到張儀來秦,后秦昭襄王也不會有魏冉,范睢。甚至呂不韋的“奇貨可居”里,“居”的都不會是子異。武將就不會有司馬錯,王龁,白起,王翦,王賁等高級將領(lǐng),秦軍的戰(zhàn)力不會高出別國一大截,秦將不會比別國厲害那么多,因為沒有商鞅的軍功制,這些底層百姓軍官就爬不上來,軍官都是舊貴族,那這些厲害的平民高級將領(lǐng)怎么冒頭?

商鞅的出現(xiàn),且變法的成功,是秦國最大的幸運,是他+秦孝公變法的成功,導(dǎo)致了后續(xù)秦國文官縱橫家從不斷代。武將素質(zhì)普遍偏高,甚至還出了“殺神”白起,“推土機”王翦這種千古名將。因為第五級軍工就是個大篩子,經(jīng)過第五級篩子篩過的將領(lǐng),實戰(zhàn)能力那是普遍偏高的。

秦國出現(xiàn)了商鞅,且變法成功,且自秦獻公開始“奮六世之余烈”,一直堅定的執(zhí)行秦律導(dǎo)致了中國這片大地上出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而不是如歐洲那樣,明明一馬平川,卻分裂成那么多個小國。就是因為沒有出現(xiàn)如商鞅一般的狠人變法,使得某個國家持續(xù)強大到最后吞并周邊的地步。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