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西漢名將周亞夫,一堆鎧甲引發(fā)的血案,漢景帝為何要殺周亞夫?

周亞夫是以賢能被文帝作為周勃繼承人的,軍細柳后文帝還提拔他做了中尉,中尉掌管北軍,相對護衛(wèi)長安宮闕的南軍,北軍駐守長安北面在漢武沒有攻下河套全境前,是守衛(wèi)匈奴從北地郡入侵的一線部隊。周亞夫屬于文帝自己提拔的功臣集團的二代,景帝容不下他除了周亞夫不會看眼色外,還有點是景帝長期身體不好,主少國疑,景帝怕外戚功臣沒一個好東西。

周亞夫屯兵細柳的時候也曾不聽文帝的命令,周亞夫連文帝都敢不聽,也不會太把景帝當回事,這個時候景帝想能不能把周亞夫給自己的兒子劉徹,通過周亞夫的一系列表現(xiàn),景帝就知道這個人一定不能就給兒子用了,要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處理掉他,不給兒子留下隱患。漢代的太子制度挺特殊的,不僅太子有自己的屬官系統(tǒng),還有專門的機構招攬門客,有外戚保駕護航,還有朝中大臣效忠,周亞夫和竇嬰就是劉榮太子團的成員,景帝廢太子是繞過周亞夫的,并且用劉徹舅舅王信封侯一事試探他(看他能不能改效忠劉徹),結果周亞夫直接反對。

周亞夫兒子找人做的五百副甲胄,但是沒給錢,周亞夫真想造反真的會出不起這個錢嗎?雖說五百副甲胄不少,但是他那個身份要造反,500副是不是有點塞牙縫?被制造甲胄的師傅報告給漢景帝,漢景帝也是先派人去問周亞夫的,周亞夫第一覺得你不敢動我,第二以那種我打仗的時候你還和稀泥的口氣指責回去,才間接導致漢景帝生氣給他抓起來了。

鎧甲問題就是給了景帝口實而已,景帝為了皇權順利交接而處理的周亞夫,這個事可大可小,周亞夫要是肯認栽,低眉順眼的交出手中權力,估計景帝也不會殺他,因為這時候七國之亂已平,沒什么人敢打著“清君側”的名號逼宮了,可周亞夫愣是自己絕食。

真正讓周亞夫死的致命一擊,是他支持太子劉榮。景帝要廢太子,主要反對的兩個人就是竇嬰和周亞夫。竇嬰是文臣,又是竇家人,最多也就是負氣辭官幾個月。周亞夫可不一樣,是能直接威脅到劉徹地位的。如果他要是不服劉徹,景帝死后容易出亂了,所以景帝先逼死了劉榮,再看看周亞夫能不能服劉徹。我不覺得周亞夫是想謀反,那些盔甲都是裝飾品。說白了就是個理由就算沒有這件事,皇帝要想整死一個人沒有理由也會創(chuàng)造理由。

周亞夫這種人能治軍,但也不好控制,從其涉足國本之爭開始,就注定了結局,老君主在時尚且如此,老君主去了,就沒人能鎮(zhèn)得住這種人了,為了新君的政權穩(wěn)固,這種人不得不除。在大一統(tǒng)的早期,皇權還沒有那么集中,立大功的人都有可能威脅皇權,殺功臣也是很經(jīng)常的事。

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功高拜將,開始參與朝政,與景帝政治意見相左,在軍中威望又高,才被打壓的。從西漢初期的選人方式看,不是功臣后代就是功臣,要么也是功臣的學生或者大學問家大豪族推薦的,西漢識字率低教育普及率更低,做官就那么點人,官位也就那么一些,和后世龐大的行政體系和選官系統(tǒng)差很多。漢朝時君權還沒有后來那么大,漢初周勃和文帝更接近合伙人關系,丞相都不能隨心所欲換,景帝開始加強皇權,到死才剛剛能換三公,武帝罷黜百家后,才是第一個獨攬大權的人。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