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學探索 > 正文

神秘的復仇女神星,周期性回歸太陽系,引發(fā)小行星撞地球?

由于宇宙中大部分恒星系都是雙恒星系統(tǒng),個別甚至是三恒星系統(tǒng),所以太陽這種單一恒星的恒星系在宇宙中是很少見的。

天文學家因此提出了太陽伴星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我們的太陽系除了太陽這顆黃矮星外,應該還有一顆恒星存在,它被假設稱為涅墨西斯,即復仇女神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天文學家相信它在回到近日點的時候,會用引力干擾太陽系內(nèi)的小行星和彗星,讓它們撞上地球造成物種大滅絕。

那么這顆復仇女神星真的存在嗎?

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復盤一下宇宙中的恒星誕生過程,目前的太陽系演化理論認為,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還是一團包含重元素的星云,而這團星云的范圍達到了若干光年,是第一代恒星超新星爆發(fā)后留下的殘骸星云。

后來一次臨近的超新星爆發(fā)打破了星云內(nèi)的物質(zhì)平衡,氫元素開始在引力的影響下發(fā)生坍縮并積蓄溫度和壓力,此時開始出現(xiàn)恒星盤結構,并且由于恒星盤繼承了星云的角動量,所以后來在這個盤子上誕生的太陽和其他行星,從誕生開始就不停自轉。

由于星云們的范圍都在若干光年左右,所以形成恒星的時候往往是同時形成若干顆恒星,而太陽這種黃矮星雖然在比銀河系大部分恒星都大了,但并沒有用完星云里的所有氫元素,因此按理來說是應該在形成太陽的同時,在太陽附近或者較遠的地方再形成一顆紅矮星的,或者說是形成一顆比太陽質(zhì)量更大的恒星。

這便是復仇女神星

然而理論存在和實際觀測是兩件事,目前不論是韋伯望遠鏡還是哈勃望遠鏡,都沒能在太陽系內(nèi)發(fā)現(xiàn)第二顆恒星的蹤跡,唯一有可能是冥王星和外圍天體的引力異常,不過也有人認為那可能是由第九行星引起的,而不是第二顆恒星。

從時間窗口上來看,人類文明的歷史只有一萬年,真正能有效觀測太陽系的歷史才幾十年,如此狹隘的時間窗口,意味著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太陽系只是太陽系46億年來極小的一部分,遠不是太陽系的全貌,因此如果復仇女神星是一顆周期為幾千萬年的恒星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不了它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幾千萬年前人類都不存在,而幾千萬年后人類文明就算還存在,也肯定不會在太陽系和地球上生活了。

一些生物學家認為,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那顆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按理來說是不應該從小行星帶內(nèi)跑出來的,所以有可能是外來天體的引力干擾了它,比如復仇女神星的回歸,而如果它的周期就是6500萬年的話,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偵測到它在太陽系邊緣的活動痕跡。

總的來說

盡管有關復仇女神的理論很有趣,但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jù)支持這一點,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快成為太空文明,爭取早點破解這個謎題。

分享至:

科學探索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