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劉皇叔能有什么壞心思 從魏蜀吳的貨幣制度來看 誰在坑百姓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登基后往往會使用新的年號,同時也會鑄造新的錢幣。在建安十九年,劉備尚未在蜀漢站穩(wěn)腳跟,也未稱帝,就急不可耐地鑄造了新錢幣,名為“直百五銖”。

這枚“直百五銖”銅錢的直徑僅有25mm,重量僅為6.4克,與原來流通的五銖錢相比,幾乎沒有重量上的區(qū)別。然而,它之所以被稱為“直百五銖”,是因為銅錢上縱向刻有“直百”兩字,這意味著一枚“直百五銖”銅錢可以兌換一百枚五銖錢,實際上,劉備用同樣的銅錢從百姓手中獲取了遠遠超過原價的物資。

這一舉措必定會抬高物價,引發(fā)通貨膨脹。劉備作為一個以仁義和愛民著稱的君主,為什么要采取這樣的措施呢?

在三國時期,各個勢力割據(jù),戰(zhàn)爭頻繁,打仗需要大量財力。曹操為了籌備軍隊,甚至設立了“摸金校尉”和“發(fā)丘中郎將”,專門從古墓中盜取財寶,這成為史上盜墓活動的一個高峰期。然而,蜀漢并沒有類似的地理優(yōu)勢,無法像曹魏那樣輕松獲取豐富的財富。因此,劉備只能想方設法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財政問題。、

除了掘墓,鑄造錢幣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銅在古代是相對稀缺的資源,因此也被視為財富的象征。然而,直接鑄造錢幣并不足以解決問題,還需要找到一種方式從中獲利。于是,劉備鑄造的“直百五銖”應運而生,它的幣值相當于一百枚五銖錢,有效地增加了國庫的財政收入。

一般來說,占領城市和領土后,軍隊通常會獲得一定數(shù)量的戰(zhàn)利品,但是劉備新入川之時,遇到了財政問題。這是因為劉備曾經向士兵承諾,如果成功占領川地,國庫中的財寶都將分給士兵。這導致了國庫財政困難,劉備采取了“直百五銖”的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

劉備鑄造的新錢幣實際上是對百姓的一種剝削,甚至波及到了東吳的經濟。盡管劉備被譽為仁義之君,但他鑄造的“直百五銖”卻嚴重違背了這一形象。

在蜀、吳兩國之間,貿易仍然存在。東吳位于江南地區(qū),相對于中原,這里的社會相對較為安定,貿易活動頻繁。然而,劉備的“直百五銖”和孫權的“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等虛值大錢的鑄造,對東吳的貨幣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

為了應對劉備的“直百五銖”,孫權下令鑄造了“大泉五百”,并且還不斷升級了“大泉當千”。這些虛值大錢雖然有效對抗了劉備的貨幣政策,但卻對吳國的市場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這使得百姓不得不用實物進行交易,導致了市場混亂和通貨膨脹。孫權的這一舉措雖然看似應對了劉備,但實際上損害了吳國的經濟穩(wěn)定。

與此不同,曹操統(tǒng)治的曹魏位于北方,擁有豐富的領土資源,相對來說受到的戰(zhàn)亂影響較小。因此,劉備和孫權的虛值大錢對曹魏并沒有造成太大的沖擊。曹操甚至曾試圖恢復使用五銖錢,但百姓更喜歡使用實物進行交易,因此五銖錢未能恢復其原本的地位。

劉備的“直百五銖”雖然在當時解決了蜀漢的財政問題,但卻導致了通貨膨脹,對百姓造成了不小的壓力。與之相比,曹操和曹魏的經濟政策相對穩(wěn)健,沒有采取過激的貨幣政策。在三國時期的貨幣戰(zhàn)中,劉備的虛值大錢無疑是最不厚道的一種做法,這也反映出歷史中人物形象與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