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比夏朝更早的王朝:考古發(fā)現(xiàn)改寫認知,難怪尚書第一篇是《虞書》

所謂“尚書”,追述上古事跡之書,由四個篇章組成,后三篇為《夏書》、《商書》、《周書》,但第一篇卻是《虞書》,講述堯舜禹皋陶伯益后稷等人,比如《堯典》、《舜典》等。換言之,四個篇章對應的是虞夏商周,即尚書認為“虞”是與夏商周并列存在的王朝,比夏朝更早的中國第一王朝。

無獨有偶,翻開先秦典籍,常?梢钥吹“虞夏商周”的表述,《國語》講述“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呂氏春秋》記載“今虞夏殷周無存者,皆不知反諸己也”,商鞅曾說“周不效法商,夏不效法虞”等,都將虞朝與夏商周并列。

問題在于:史記將“夏”定為中國第一王朝,近代古史辨派直接否定虞朝,現(xiàn)代人大多認為虞朝是傳說,那么虞朝到底存不存在?其實,隨著現(xiàn)代考古的深入,如今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重大發(fā)現(xiàn)。

陶寺遺址:帝舜之都?

根據(jù)史書記載,舜年輕時活躍于冀州的歷山、雷澤、河濱一帶,帝堯?qū)⒍藿o他時,“堯厘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經(jīng)過考驗與考察后,舜輔佐帝堯二十年,最終帝堯禪位于舜,“舜攝政八年,堯崩”。

以當時交通條件來說,舜與堯必然大致處于同一時空,兩者關(guān)系極為密切,即舜族距離帝堯之都不遠,否則無法這么交流。

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位于山西臨汾襄汾縣的陶寺遺址,被譽為“最早的中國”,與史書記載的堯都,時間與空間都高度相似,因此如今普遍認為陶寺遺址就是堯都。

既然如此,帝堯禪位之后,舜都也在陶寺遺址?北魏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轉(zhuǎn)述應劭的觀點,認為“堯舜并都之也”!或者說,帝舜在自己地盤另建都城,距離陶寺遺址不遠?

舜都何在:古今考證

舜都到底何在,不妨看看古今的考證,比如以下三點:

首先,《竹書紀年義證》:“蒲版,舜舊都,其北有長版,為邑之險要,故曰蒲版。”唐朝李泰的《括地志·蒲州·河東縣》記載:“河東縣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壇。”唐時蒲州,就在今天的山西運城永濟市,兩者高速相距178公里,當然陶寺遺址與舜都的具體距離或短一些或更長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括地志》中曾經(jīng)提到,夏都斟鄩“在洛州鞏縣(如今鄭州鞏義市)西南五十八里,蓋桀所居也。”在此大概方位,考古果然發(fā)現(xiàn)二里頭遺址。

 

其次,學者考證認為:“古冀州”大致在黃河以東、汾河以西的晉南地區(qū),距離陶寺遺址不遠。后來,可能隨著先民遷徙,就將“冀州”稱呼帶到了河北。上圖,是今天的汾河地圖,陜西與山西的邊界是黃河,但古代汾河有過改道。

總之,帝舜大致活躍于晉南汾河一帶,與括地志中舜都永濟市的區(qū)位比較一致。史書又記載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位于永濟市的舜都,應該是堯禪位之前的舜都,之后帝舜入主陶寺遺址。

 

第三,在山西運城地區(qū),商周時期分別有過兩個虞國,反映出“虞”與此地的關(guān)系。紂王釋放姬昌之后,姬昌回來先是解決“虞芮之爭”,芮國大致位于陜西大荔,虞國位于山西運城。武王滅商后,將族親(古公亶父第二子的后代,泰伯奔吳的主角之一)分封在虞地,建立了虞國,就在今山西南部運城夏縣和平陸北一帶。

除此之外,汾水以西的區(qū)域,保留了很多與帝舜有關(guān)的文化,遠遠超過其他區(qū)域,比如地名上有媯汭、歷山等,其中媯汭溝一直有制陶制缸手工業(yè),歷山上有一座陶寺文化中晚期的小型遺址等。

可見,史料與考古的跡象表明,舜更應該在山西運城一帶,位于陶寺遺址統(tǒng)治區(qū)域的一方諸侯(與帝堯或有血緣關(guān)系,屬于分封的諸侯),建都于永濟市一帶,后來帝堯禪位帝舜,就遷都于陶寺遺址。

虞舜之朝:存在百年左右

陶寺遺址考古顯示,該遺址面積280萬平方米,具有規(guī)?涨暗某侵贰⑴c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觀象臺、氣勢恢宏的宮殿、獨立的倉儲區(qū)、官方管理下的手工業(yè)區(qū)等,統(tǒng)率周圍廣大的區(qū)域,被譽為“最早的中國”。

其中,位于洛陽的王灣三期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時,突然攻入位于湖北天門的石家河遺址,同期毀掉石家河文化遺址20座城池,并以王灣三期文化取代石家河文化,這一現(xiàn)象與史書上的“禹征三苗”高度相似,因此王灣三期被認為是禹都所在。

 

換言之,由于大禹是帝舜臣子,因此帝舜的陶寺勢力,至少延伸到了河南洛陽一帶,甚至史書上也說過“堯舜征三苗”,可見陶寺遺址的勢力范圍,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除此之外,陶寺遺址分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持續(xù)200余年,考證對應的是帝堯時代,中期持續(xù)長達百年,即距今4100——4000年左右,考證對應的是帝舜時代,因此帝舜建立的政治勢力,大約統(tǒng)治了陶寺遺址百年左右。(注,堯舜或是部族、勢力名稱,或是延續(xù)很久的政治勢力中的兩個有名首領(lǐng),不然帝王堯舜不可能統(tǒng)治那么長的時間)

由此可以判斷,帝舜建立的政治勢力,自身無比強大,在當時統(tǒng)率了很多部族,統(tǒng)治了龐大的區(qū)域,持續(xù)時間長達百年。因此,也就難怪先秦史書認可“虞朝”,將之與夏商周并列了。

最后,既然先秦將“虞”與夏商周并列,為何司馬遷卻認為“夏”是中國第一王朝?

原因在于:首先,春秋之后文獻散失,有關(guān)虞代的史料大量失傳,戰(zhàn)國之后的虞朝史又被諸子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司馬遷很難了解、描述虞朝;其次,先秦儒家將夏朝之前的歷史,描述為禪讓制,比如唐虞時的堯舜,理解為兩個帝王堯舜禪讓,司馬遷深受儒家影響,自然就不會將之視為“王朝”。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司馬遷寫就千古巨著,但不代表他全是正確的,以陶寺遺址與先秦文獻來看,原始王朝——“虞朝”大概也是存在的。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