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紅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 毛主席的偉大戰(zhàn)略(紅軍戰(zhàn)略)

紅軍長征后東渡山西的決定彰顯了毛主席的戰(zhàn)略眼光。1935年的十月份我國紅軍經(jīng)歷了萬里長征。徹底實現(xiàn)了革命根據(jù)地的大轉移,但此時我國紅軍的境況依然不是特別好。此時不光要應對國軍的圍剿,還要保證軍隊內(nèi)部的供給,于是毛主席就提出了進入山西的決策。其實紅軍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每一個領導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比如說當時彭德懷認為應該北上而當時作為高層之一的林彪認為應該拿下。

毛主席建議

只有我軍的最高領導人毛主席認為,紅軍最好的方式是渡過黃河向山西方向發(fā)展,因為在紅軍東渡黃河之后,可以保護我黨在陜北地方的所在地。另外還能夠掐住侵華戰(zhàn)爭中日軍的咽喉,還有一點是山西的人口比較多,同時也有著相對比較豐富的糧食資源,對于滿足紅軍的人口擴編和糧食補充都有著很好的解決辦法。

打破僵局

但是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時候,彭德懷對于毛主席的建議堅決反對,認為紅軍剛剛完成了25000里長征,又面臨國軍的瘋狂圍剿紅軍戰(zhàn)士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極度的疲勞。路過黃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毛主席也并沒有著急上火而是和彭大將軍耐心解釋道,正是因為紅軍當前的境地不算好,才應該執(zhí)行進入山西的重要決策,因為這樣可以將當前的局面打破,讓紅軍有更好的發(fā)展。

取得成功

在隨后也進行過多次商討,毛主席對于自己的想法依然很堅持,最終中央還是決定采取毛主席的方案。我軍的東征一共經(jīng)歷了大概75天時間,雖然沒有達到最佳目的但不管是在經(jīng)濟還是在政治軍事上,都有了很大的效果也正是因為毛主席堅持的正確方針,以及我軍我黨多個重要領導人的緊密配合,才讓這一次的東渡十分順利的完成。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