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陰間真的存在,估計,陰間的孫殿英都會為自己曾經(jīng)的行為后悔。一塊尸體的遮布,竟然要比同重量的黃金貴得多,因為它是皇家用織金陀羅經(jīng)被。乾隆的那塊陀羅經(jīng)被,拍賣出了1.3億人民幣,主要是幾個原因:一是主人身份高貴,二是材料考究,做工精細,三是物品稀缺。
一、被丟棄的“寶布”
1928年夏天,國民黨第六兵團12軍駐扎在薊縣馬伸橋,和清東陵只是一山之隔。軍長就是傳說中作風彪悍的孫殿英,綽號“孫大麻子”。在那個階段,關于“清東陵慈禧墓里寶貝甚多”的傳說,在孫殿英耳邊想起過很多次。所以,當蔣介石對軍隊的補給和軍餉常常拖欠,且金額不高時,孫殿英對盜墓起了心思。
按照一般人來說,對于盜墓,心里是忌憚三分的,但是,孫殿英不,他一點都不杵,甚至想早早把清王室的墓地挖掘了,好為列祖列宗報仇。
說到孫殿英對大清的仇恨,一是他的祖上據(jù)說是孫承宗,這是大明一代名將,被多爾袞殺了;二是他爹,和旗人發(fā)生爭執(zhí)后,被關進獄中,當日就被打死。因此,孫殿英挖掘滿清皇族墓地,毫無心理障礙。
一個現(xiàn)代化的軍隊,盜墓起來,要比普通盜墓賊容易多了,畢竟,大炮在那伺候著。但是,找不到陵墓入口,也是白搭。為了找到陵墓入口,孫殿英做了一件事,把周邊上了年紀的老旗人,找了五六個,仔細盤問,甚至用上了私刑。很快,有熬不住的個別老人就掛了,另外的人一看,這咋辦?自己幾個也確實不知道!這時,有個人說到,附近有個姜石匠,據(jù)說此人是給慈禧修過陵的,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好消息。很快,姜石匠被找來了,胡子都白了。一頓恐嚇,再加民族大義的忽悠,石匠妥協(xié)了,就此,孫殿英找到了慈禧的墓門。接下來,大范圍戒嚴,大炮開道,慈禧的墓地就這樣打開了。
聽說慈禧墓地里寶貝多,沒想到這么多,什么翡翠西瓜、玉藕、夜明珠等等,數(shù)量相當夸張,這讓孫殿英震撼。為了事情做得堅決,孫殿英等人,甚至連慈禧身上的衣物都被扒了。只是,一個蓋在慈禧身上的布子,孫殿英沒有在意,軍官們也沒有在意,珠玉財寶在前,哪有功夫管那遮布?這一挖掘,收獲頗豐。繼續(xù)干,還是停手?
好事成雙,盜墓也來個雙的吧!
因此,綜合民間盜墓的各種信息,加上姜石匠的一些建議,孫殿英把乾隆的墓門又找到了,繼續(xù)一樣的套路,大炮開道,然后大家魚貫而入。
據(jù)《孫殿英投敵經(jīng)過》一文記載:乾隆帝的墓修得堂皇極了,棺材里的尸體已經(jīng)化了,只留下頭發(fā)和辮子,陪葬的寶物不少,最寶貴的是頸項上的朝珠,足足108顆,聽說是代表十八羅漢......除了朝珠,還有九龍寶刀,還有各種古董和字畫,光是各種寶貝和字畫,孫殿英就拉了很多車。
不過,這次還是一樣,乾隆身上的遮布,再次被孫殿英等人扔在了地上,完全沒當回事。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蓋在慈禧身上的,以及蓋在乾隆身上的遮布,叫皇家用織金陀羅經(jīng)被,是一等一的寶貝,可謂是價值連城。
二、陀羅經(jīng)被的驚艷現(xiàn)世
2005年,中國某地的一次古董寶物拍賣會上,出現(xiàn)了一個名字叫“清末黃綢緞袈裟”的物品。對于這個物品,沒多少人注意,而拍賣價格也不貴,僅僅9萬人民幣?傆杏行娜耍馨l(fā)現(xiàn)簡直連城的寶貝,這次出手的是一位姓秦的先生,他駐足觀看了許久。第一眼看上去,很普通,再仔細觀看時,卻發(fā)現(xiàn)了一些精巧的紋路。買還是不買?秦先生果斷出手。那時的9萬元也不算少了,至少,在北京可以按揭一套小公寓房子了?磥恚叵壬钦娴目瓷狭。
玩古玩的人,喜歡把買來的物品細細的品,慢慢的看,這看著看著,秦先生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隱藏”在袈裟里面的陀羅經(jīng)被被他發(fā)現(xiàn)了。馬上找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閆振堂、慶親王曾孫、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弘道法師等人,仔細研究,從規(guī)格、顏色、大小、特征等判斷,這是乾隆皇帝的隨葬品。這不得了,乾隆的隨葬物品,又是如此精貴的織金陀羅經(jīng)被,馬上價值升起來了。
2008年,秦先生把收藏的乾隆陀羅經(jīng)被,賣出了高價:7205萬,一時間,名揚海外,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還不是結束,過了兩年,在2010年的中美宏凱威拍賣會上,這件乾隆的遮布,以1.3億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再次讓人咂舌。買家是個神秘男人。
從2010年后,這款乾隆的遮布,就失去了蹤跡,應該是主人把他放在自己的收藏館,慢慢欣賞其華麗,用心感受乾隆遺留的氣息了。
三、陀羅經(jīng)被為什么價值高
一是和主人的地位有關系,二是和陀羅經(jīng)被本身的材料、工藝、稀缺行有關。
1、稀缺且寓意深遠,所以價高
陀羅經(jīng)被,簡單來說,就是一款織有金梵字經(jīng)文的隨葬物,這個被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往生被”,從佛家解釋來看,死者蓋上這個被子,以前的種種,都會隨風而去,會讓死者罪滅福生,順暢地走向極樂世界。這是一個美好的祝愿,但有人愿意相信。
舊時的大清王朝,皇家里用的較多,皇帝、妃子皆可用,規(guī)格越高,物品所用材料越精貴。而王公大臣死后,可以有皇帝御賞“陀羅經(jīng)被”,只是,材料和等級完全不可相提并論。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到了清朝后期,以及清末民初,一些信奉藏傳佛教的普通旗人,也可以用了,只是材料便宜,工藝相對簡單些罷了,F(xiàn)代社會,哪怕是普通人,也可用陀羅經(jīng)被。
2、皇家用的陀羅經(jīng)被,制造不易,花紋繁多,所以價高
乾隆帝的那款陀羅經(jīng)被,已經(jīng)看不見了,被資深買家深深收藏了,但慈禧的那款陀羅經(jīng)被,去哪里了呢?2013年9月28日,河北遵化清東陵保護區(qū),展出了諸多慈禧的隨葬物品,當然,這些都是國家收回來的,或者持有人捐獻的。就在這次展覽過程中,慈禧的陀羅經(jīng)被現(xiàn)身了,這一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慈禧的織金陀羅經(jīng)被首次面向大眾,人們看得格外仔細,整個經(jīng)被大概在三米見方,明黃色的緞底,被面上,則織有眾多佛經(jīng)、佛像、佛塔等裝飾,這樣的材料和紋飾,既顯示了佛教的神圣,又毫不丟失皇室的威嚴。而除了佛塔等紋飾,在周邊有幾十個金剛杵的紋飾,意思是要消除魔障。
一般來說,皇帝和太后等使用的陀羅經(jīng)被材料比較高端,而且制造工藝比較繁瑣,再加上當事人的顯赫地位,因此,就造成了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