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曹操真有72疑冢?自曹操下葬之日起,曹操墓的位置從來都是公開的

為什么很多人接受不了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而深信“七十二疑冢”之說?其實,我相信自曹操下葬之日起至唐代,曹操墓的位置都還是比較明確的。證據(jù)有四:

其一,史料中有比較明確的位置記載。曹操《終令》中就墓地的選址及營建提出:“古之葬者,必居貧瘠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位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曹操《遺令》中有更為詳細的斂葬細節(jié):“斂以時服,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

而如今的安陽西高穴大墓的位置正位于西門豹祠西,西門豹祠又位于鄴城故城西,證實了以上史料的可靠性。

其二,曹丕曾讓于禁去拜謁曹操陵,卻于陵屋內(nèi)畫壁畫羞辱于禁。這也說明了曹操墓的位置是公開的,并且曹操墓上還有陵屋。

其三,1998年發(fā)現(xiàn)的“趙建武十一年”魯潛墓志上指出了曹操墓就在其墓附近,雖然方位、距離有些出入,但至少可以說明,曹操墓的位置在當(dāng)時并不是什么秘密。

其四,唐太宗路過鄴城時曾親往祭拜。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中明確記載了鄴城、西門豹祠的位置,這個記載是十分準確的。有理由相信,此時,尚能確認出曹操墓的位置。

其實,甚至到了宋初也還能大概知道其墓位置所在。宋太祖乾德四年詔令中還有:“魏太祖葬于鄴……已上十一帝。各置守陵三戶。每歲一享。”

現(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了曹操陵墓西側(cè)有宋元建筑基址,猜測可能正是北宋初年守陵戶所在。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疑冢”之說最早便始于北宋!缎绿茣罚“為葬北邙,尚恐仇人發(fā)之,作疑冢,使不知其處”。從宋太祖到仁宗,為何短短數(shù)十年就集體失憶了。宋人抹黑曹操的嫌疑真得很大。

宋朝是“尊劉貶曹”傾向形成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宋王朝的處境正如“蜀漢”,雖名正言順,卻一直無法實現(xiàn)一統(tǒng)。更何況他們面對的“敵人”還是遼、西夏,并非同族。宋王朝的偏安無疑是屈辱的體現(xiàn)。

就統(tǒng)治階級而言,該如何排解這種尷尬的處境,只有反復(fù)強調(diào)自己政權(quán)的合法性了,“尊劉貶曹”便是其中的一個手段。于是,為了突顯曹操的“奸”,宋人編造了“疑冢”之說,“七十二”可能只是文學(xué)上的一個虛指。

民間也出現(xiàn)了“親劉貶曹”的傾向,專說三國故事的“說三分”藝人的成功便是利用了這一點。

后來,經(jīng)過小說《三國演義》的渲染,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逐漸深入人心。

《三國演義》“七十二疑冢”:【又遺命于彰德府講武城外,設(shè)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fā)掘故也。”囑畢,長嘆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氣絕而死。壽六十六歲。”

曹操是奸雄,生性多疑。他盜過別人的墓,他怕自己的墓也被盜了,設(shè)置七十二疑冢太符合大眾對曹操的認識了,這樣的說法也更讓人津津樂道。

但是,突然有一天,考古學(xué)家告訴你:曹操墓找到了,還打開了。

歷史學(xué)家告訴你:七十二疑冢并不存在。

所有的想象霎時都破滅了,曹操墓應(yīng)該是很難被找到的才對,怎么就這么輕易就找到了?還挖開了?何況,就今人看來,宋元時代所書寫的也是歷史啊,憑什么說它就是杜撰的。因為,判斷歷史資料的可靠程度,總是越原始的資料越準確。時間越靠前,可信度越高。而《遺令》、《終令》某種程度上就是第一手資料。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的確認也證實了它的可靠程度;蛟S,有時候,猜謎的過程比謎底本身更迷人,歷史的真相是什么?留點想象的余地會更美麗。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