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19年青海挖出吐蕃國王墓,驚現(xiàn)“共命人”,暗格出土金器價值百億

位于青海省烏蘭縣的希里溝鎮(zhèn),無意間出土了一座吐蕃時期的貴族大墓,在考古工作人員決定對這座珍貴的大墓進行保護性發(fā)掘。

就在挖掘的地下三米左右深度的地方,竟然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殉葬坑,坑內(nèi)掩埋著一副殉葬人的骸骨。

根據(jù)有關專家考證,這種殉葬方式,就是在我國唐朝時期,在西域吐蕃王朝貴族中間十分盛行的“共命人”殉葬。

除此之外,專家們還在墓室暗格當中發(fā)現(xiàn)了數(shù)百件造型精美,保存完整的珍貴金器,粗略估計價格接近百億。

“共命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殉葬制度,這座大墓里到底又出土了那些珍貴的文物呢?

青海吐蕃大墓驚現(xiàn)“共命人”

2019年,青海省烏蘭縣希里溝鎮(zhèn),在鎮(zhèn)外一片開闊的土地上,一個巨大的采光棚,顯得格外引人矚目。

這可不是什么隨隨便便搭起來來帳篷,這是省考古隊的工作現(xiàn)在,在這個巨型的采光棚下面,一座吐蕃時期的貴族大墓,正在等待挖掘開發(fā)。

說起吐蕃王朝,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對大唐的文成公主與吐蕃的松贊干布聯(lián)姻的著名歷史事件并不陌生,據(jù)記載,松贊干布即位時,已經(jīng)是第33任吐蕃國王了。

可是吐蕃王朝的文字,卻是到了松贊干布繼位的時候才開始創(chuàng)制,所以在這之前吐蕃王朝的歷史更迭和風土人情,都沒有更為詳盡的記錄。

再加上吐蕃王朝墓地的發(fā)掘也極其稀有,所以,關于吐蕃王朝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考古界的一個難題。

而這次在青海挖掘出土的這座吐蕃古墓,對于解決這個考古界的難題,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工作人員小心地清理著墓地表層的泥土,就連挖出來的沙土都用篩子細細地篩過一遍,生怕錯過可能混在土里的任何一件小小的文物。

這一天,墓地的清理工作進行到地下約三米的時候,一個拿著小刷子掃著浮土的工作人員,突然驚呼一聲,原來他發(fā)現(xiàn)了一根人骨頭。

大家紛紛跑來查看,順著這根骨頭清理完周圍的泥土后,一具完整的人形骸骨,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

這人生前是什么身份?為什么會死在這個吐蕃古墓里?

專家們通過專業(yè)的儀器鑒定后得知,這副骨骸的主人,在死時,正值壯年,而且身材魁梧,體型強壯,與他一同埋葬的還有類似武器的物件,讓人感覺就像一位忠心守護主人的衛(wèi)士。

面對這樣的情景,在場的一位專家提出,這個土坑里埋葬的可能是墓主人的“共命人”。

什么是“共命人”呢?根據(jù)《唐書》記載,在吐蕃王朝時代,吐蕃的貴族、君長或者領袖們,為了保護自身安危,往往都會在身邊帶上一名“共命人”。

“共命人”的挑選是極為嚴格的,一般都會挑選身強力壯,且家世清白,對君上忠心耿耿的年輕男子,一旦被選中,就要時刻跟隨在主人身邊,寸步不離,隨時做好準備準備犧牲自己,保護主人。

他們是主人的心腹、仆人、衛(wèi)士,有時也會有如同父子般的情誼,一旦主人遭遇不測,或則是因病離世,這些“共命人”就會自殺殉葬,去到另外一個世界,繼續(xù)追隨和保護他的主人。

活人殉葬,在我們現(xiàn)在人看來是非常殘忍的事情,但是在尚未開化的西藏奴隸時代,這些“共命人”會覺得殉葬是一種表示忠誠的行為,是光榮的,所以,“共命人”殉葬大多都是自愿的。

對于這種獨特的喪葬習俗,早已經(jīng)被塵封在浩渺的歷史長河里,考古專家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只在文獻記載中出現(xiàn)過的“共命人”,確實是讓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欣喜不已。

能擁有“共命人”的墓主人,在吐蕃王朝的身份一定非常尊貴,這不由得讓大家對接下來的挖掘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不知道還會有什么樣的驚喜在等待著他們。

絕無僅有的吐蕃壁畫

挖掘工作繼續(xù)向下進行,又經(jīng)過幾天的清理,這座大墓的整體結(jié)構完全展現(xiàn)出來。

這座大墓是由前室、后室和兩個側(cè)室組成一個長方形的磚室墓,垂直向下的深度達到10米,在墓室里運用了大量的切割平整的上等柏木。

要知道在植被稀少的青藏高原,別說是上等柏木,就是一般的樹木,也是極為罕見的,一次能用這么多柏木建造墓室,看來這個墓室主人的身份可不是一般的尊貴。

就在工作人員專心清理墓道時,對面已經(jīng)斑駁不堪的白色墻面上,一些鮮艷的顏色,和零散的線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走近細看,居然是壁畫,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看見了吐蕃時期的壁畫,在青海的考古史上,從來都沒有發(fā)現(xiàn)過壁畫,而且還是彩色壁畫,這是青海考古史上的第一次。

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仔細觀賞著這絕無僅有的千年前的壁畫,在場有對壁畫比較有研究的專家,告訴大家,這幅圖描繪的是驅(qū)趕動物去進獻的場景。

其畫面既有大唐的莊嚴氣象,又有青藏高原游牧名族的特色,二者巧妙融合,相得益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這些壁畫雖歷經(jīng)千年,色彩依舊明艷鮮亮,不得不佩服我們祖先高超的顏料制作技藝。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整個墓室修建的十分精細,密封相對較好,壁畫沒有被氧化腐蝕,才得以保存至今。

為了能將這珍貴的壁畫完整的保存下來,我們的專家也是嘗試了很多方法,最后,一致同意使用一種叫“薄荷醇”的涂料。

具體的做法是:在壁畫上覆蓋一層干凈的白色面紗布,然后將適量的“薄荷醇”涂抹在紗布表面,靜待一段時間。

等“薄荷醇”完全凝固以后,紗布就跟壁畫緊緊地粘合在一起,再小心地取下紗布,這樣,整張壁畫就被完整地從墻上提取下來了。

當大家小心翼翼地取下整張壁畫時,這才發(fā)現(xiàn),汗水已經(jīng)浸濕了整個后背,但是能保留下這么珍貴的畫作,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妥善安置好壁畫,考古隊一行人繼續(xù)向墓室深處走去。

隨著行進,大家吃驚的發(fā)現(xiàn),除了壁畫,在墓室的柱子、橫梁和木框上,還有大量的彩繪圖案,有跟佛教內(nèi)容有關的莊嚴持重的團花,也有色彩鮮艷的寶相花。

特別是在柏木搭建的墓頂,還描繪著中原地區(qū)十分流行的飛龍、仙鶴和犬類的圖案。

圖畫中,飛龍身姿飄逸,仙鶴展翅遨游,其他的動物和飛禽走獸,也向著同一個方向,做出飛行或者奔跑的姿態(tài),這是不是暗示著墓主人統(tǒng)領一切,萬眾歸一的尊貴地位呢?

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考古隊決定,將這座大墓,整體搬遷到博物館中,誰也想不到,還有更大的驚喜,在等待著考古隊員們。

暗格中居然藏著精美金冠

決定了整體將古墓遷回博物館以后,大家就開始明確分工,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負責的工作內(nèi)容。

就在大家正在緊張忙碌的時候,考古隊員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外側(cè)的墓坑壁上,居然出現(xiàn)了以巨大的裂縫。

看到這個裂縫,在場的工作人員心里都是一沉,第一反應是這是盜墓者為了進到墓室,偷盜隨葬品而挖掘的盜洞。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墓室里的隨葬品極有可能已經(jīng)有極大的損失。

當大家靠近裂縫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這條裂縫并沒有打穿棺槨的底板,而且周圍也沒有出現(xiàn)被盜掘的現(xiàn)象。

看來,這個裂縫因該是在修建墓室的時候,刻意預留出來的,與其說裂縫,不如說像個暗格。

如此隱蔽的暗格,應當是墓主人為了隱藏自己心愛之物而特意修建的,這樣即使有人進入墓穴也不會找到其中的珍寶。

只是墓主人這么也不會想到,他精心設計的機關,在“整體搬遷”的情況下輕易被考古人員們發(fā)現(xiàn)了。

我們之前說過,這個墓室有前室、后室和兩個側(cè)室,這個暗格就隱藏在后室之中。

當工作人員將周圍地木塊和泥土清理干凈后,一個通體紅色的木箱子出現(xiàn)在了大家面前。

因為年代久遠,木箱上落滿了碎石,為了防止碎石損壞箱內(nèi)的文物,大家決定取出木箱前側(cè)的擋板,看看情況再說。

擋板打開,大家紛紛彎腰往里看,這一看不要緊,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驚呼起來。

綠松石、扳指杯,眼前的珍寶其實華貴霸氣可以形容的,特別是那頂被泥沙掩埋了一般的鎏金皇冠,滿滿的王者風范,撲面而來。

為了更安全穩(wěn)妥的取出文物,大家開始一起動手清理木箱蓋板上的碎石,經(jīng)過差不多一天時間的清理,箱子終于完整的出先在大家面前。

當大家輕輕挪開箱子的蓋板后,箱子里的全貌終于顯露出來。

除了剛剛看見的寶石、金冠外,工作人員還發(fā)現(xiàn)很多類似玻璃質(zhì)地的透明珠子。

鑒于木箱里此時已經(jīng)堆積了大量泥沙,為了防止像這種珠子一樣的細小文物被遺漏,工作人員找來篩子,對木箱里的泥沙一點點過篩,果然發(fā)現(xiàn)不少遺漏的珍珠。

細心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珍珠并不是散落在泥沙里,而是非常有規(guī)律的排列在一起,,這讓專家不禁懷疑,這些珍珠難道是金冠上的冕旒?

不管怎樣,等到金冠的真容完全顯露出來后,所有的疑問就都有了答案。

由于金冠埋藏地下多年,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松散的現(xiàn)象,當工作人員萬分小心地將金冠取出后,立刻放在專門的隔離箱中保存,還用柔軟的海綿將箱子縫隙填滿,進行固定。

這時,大家才有機會仔細地觀察這頂金冠。

這頂鎏金工藝制成地金冠,大約30厘米左右高,一共有四個面,每一個面都雕刻有龍、鳳和獅子圖案,雕工精美,連鳳凰的羽毛都纖毫畢現(xiàn),此外金冠上還鑲嵌著非常多奢華的寶石。

千年前,金冠被虔誠的保存于古墓之內(nèi),千年后,在考古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金冠重新綻放異彩,這不得不說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與金冠一起被發(fā)現(xiàn)的,還有一個鎏金的酒杯。

酒杯造型是非常典型的中亞風格,酒杯的內(nèi)壁十分光滑平整,酒杯外壁上有著繁復的紋飾,特別是上面點綴的綠松石,更是凸顯的這個酒杯身價不凡。

在以往出土的眾多同類器具之中,還沒有一件可以在精美程度和貴重程度上與其比肩的。

從這些異常貴重的隨葬品來看,專家認為這個墓主人應該不是個一般的貴族,應該是在烏蘭地區(qū)一帶享有極高威望的統(tǒng)治者,而且與吐蕃王室還有著十分密切的來往。

烏蘭的這座大墓,帶給考古隊員們太多的驚喜。

殉葬的“共命人”,獨一無二的壁畫,讓人震撼的金冠,任何一件,對于青藏乃至與全國考古界來說都十分重要的發(fā)現(xiàn)。

這樣的重要發(fā)現(xiàn)在烏蘭的大墓里,出現(xiàn)了三處,這讓烏蘭大墓轟動一時,整個考古界都為之震動。

當年,烏蘭大墓被評為該年度“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實至名歸。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