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中華三祖之一的蚩尤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開歷史真相

“炎黃二帝”是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凡是出生于中華大地上的人,都可以算作是炎黃二帝的后裔。

然而,當我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后,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里又會多出一位新的人物,他就是中國人的第三位老祖宗——蚩尤。

蚩尤在“涿鹿之戰(zhàn)”中被炎黃二帝聯手打敗后,就被正史所唾棄,淪為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反面角色”。甚至在某些史書和古籍上,都將蚩尤描繪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大魔頭。

成王敗寇,這的確是無可厚非的事情,蚩尤因為戰(zhàn)敗,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但事實上,蚩尤并非是傳言中的那個樣子,他為中華文明做出的貢獻,并不比炎黃二帝少。

為何這兩人可以被后世人稱作為“帝”,而同為中華先祖的蚩尤,卻叫這個名字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甲骨文中,窺探一二。

甲骨文中的“蚩”

在甲骨文中,蚩尤的“蚩”字,是由“止”和“蟲”字組合而成的,“止”在古義中,指代的是腳趾,而“蟲”字的意思與現在一樣,指代爬蟲,害蟲.

兩者結合到一起,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會咬人腳趾頭的小蟲子,而古籍《說文解字》中也曾寫道:“蚩,蟲也”。

顯而易見,蚩這個字的含義很不好,所以后世人常把“蚩”字,引為丑陋粗鄙之意,到了元朝,甚至還有“無知者,以蚩名之”的說法。

無論是小蟲子,還是無知的人,都是一種輕蔑的稱呼,蚩尤身為一族首領,斷然不會用“蚩”來命名自己,可見,蚩尤這個名字,一定不是他的本名。

甲骨文中的“尤”

甲骨文中的“尤”字,可以拆分為“又”和“一”,“又”在古義中指代的是右手,而“又”字上面多了一個“一”字,就是在說右手上多了一根手指,也可以說是因為犯罪,把自己的手指砍掉了,又或者說是手上得了一種叫做贅疣的皮膚病。

在《說文解字》中寫道:“尤,異也。”故可延伸為過失、罪過、特殊、特別等。 總的來說,尤字代表著問題和病態(tài),有著不祥的意思。

沒有人會想成為別人的負擔,沒有人會想成為被別人厭惡、遺棄的部分,因此恐怕沒有人會蠢到把“尤”字當成自己的名字。

結合甲骨文中“蚩尤”二字的形體,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蚩尤”是一種具有侮辱性、極具貶義意味的名稱,一般人是不會用這個名字的。

因此,蚩尤這個名字,大概就是為了詆毀蚩尤而給他命名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就拿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來說,當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逼著李淵將他立為太子,李世民繼位之后,他就將李建成和其親眷家屬全部處死。

李世民為了掩蓋自己“弒兄奪位”之舉,下令將李建成在唐朝的所有功績全部抹掉。

這些史官自然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于是他們不但抹殺了李建成在朝堂上的功績,還把他說成是一個貪圖享樂的紈绔子弟。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隱王”這兩個大字,不得不說,從“隱”字,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高明之處,“隱”字不僅表示他想要隱瞞掉李建成為唐朝做出的貢獻,同時也想要隱蓋掉那些別有用心之人。

炎黃二帝稱蚩尤為“蚩尤”,就像李世民稱李建成為“隱王”一樣,都是為了穩(wěn)固統(tǒng)治、流芳百世,畢竟身為天下共主,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名聲受損。

不過相比起李世民的老謀深算,黃帝的方式則更為直接,在蚩尤死后,黃帝除了丑化蚩尤的形象和名字之外,也沒有對其子孫后代有絲毫的憐憫。

蚩尤率領的一部分九黎族百姓逃到了南方,而剩下的都由黃帝所統(tǒng)治,被稱作“黎民”,這也是“黎民百姓”一詞的由來。

從數千年前的族群之戰(zhàn)來看,誰對誰錯,誰對誰錯,我們都已無從說起,只能用文字來紀念那些為華夏文明作出過貢獻的先輩,這是一種對歷史的尊敬,也是一種對文明的尊敬。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