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明燈是我國古代陵墓中常見的照明用具,被認為是為了讓逝者在來世能夠找到回家的路。在古代,許多君王都非常重視陵墓的建造,會安置大量的長明燈,以便他們死后還可以回到宮殿中,再次進行統(tǒng)治。長明燈是否真的能夠長達數百年不熄滅,一直是個神話般的話題。
經過專家的大量考證,長明燈確實可以燃燒很久很久,甚至長達數百年。但是,小說情節(jié)中所述長明燈“亙古不滅”確實有些夸張了。長明燈的結構是一個雙層結構,里面的一個容器內裝燈油,燈芯則由醋炮制,外層裝的水,則是用來冷卻燈油的。醋泡過的燈芯不僅能保持低溫,油壇外面的水也可以有效地阻止油溫上升。這樣的結構構造可以有效地延長燈的有效壽命,但是像小說中夸張的“千年”甚至“萬年”根本不可能發(fā)生。
長明燈不僅僅出現在我國,在古羅馬帝國時期也有類似的燈,被稱為“永不熄滅的長明燈”。公元1400年,有牧民發(fā)現了古羅馬王子派勒斯的古墓,那里同樣點燃著長明燈,據傳這盞燈已經燃燒了兩千多年。更加富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只有抽走碗里的珍珠,才能使它熄滅。
類似的傳奇故事在古歐洲的歷史上也很常見。事實上,在中世紀的英國,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軍隊在約克郡挖掘羅馬皇帝的陵墓,同樣發(fā)現了一盞還在燃燒的燈,這盞燈已經燃燒了長達1200多年之久。這些古墓中的長明燈,一般都是在裝滿蠟質燈油的大缸內,上有一個燈芯,如此當然可以燒很久很久。
長明燈并不是神話之物,也不違反能量守恒定律。在現代,我們也有類似的長明燈,比如電燈。雖然我們無法證實長明燈的“魔力”,但是確實會有長久燃燒的燈存在。長明燈的由來和歷史背景也反映出了人們對逝者的思念和對來世的留戀之情,這是人性的一種表現,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