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七月,又稱為鬼月,是道教和民間傳說中鬼魂最活躍的時期。據(jù)說,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也就是中元節(ji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一天,陰間的鬼王會放出所有的孤魂野鬼,讓它們到陽間尋找食物和親人。那么,這個神秘的鬼門到底在哪里呢?它又有什么樣的來歷和意義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么是鬼門。在道教和民間信仰中,鬼門是指陰陽兩界的通道,也就是人死后靈魂進入冥界的入口。在《山海經(jīng)》中,最早記載了一處鬼門的位置,那就是滄海之中的度朔山。度朔山上有一顆大桃樹,它的枝干可以蜿蜒三千多里,在東北方向的桃樹枝間就是鬼門。為了不讓這些鬼怪害人,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另一個叫郁壘,他們倆閱領萬鬼,如果發(fā)現(xiàn)有鬼怪出來傷人,就會前去將它們抓回去。后來人們用桃木雕刻成神荼和郁壘兩位神仙的模樣掛在大門上用來驅(qū)邪辟禍。
后來隨著道教的建立和發(fā)展,道教將冥界的入口又增加了兩處,一處是羅酆山即酆都,另一處是泰山。羅酆山位于北方癸地,具體位置不得而知,但是大約從宋朝開始,人們直接把蜀地的酆都縣當作是羅酆山的所在地,并且在酆都地區(qū)建立了許多道觀和祠堂。羅酆山上有六宮十八洞,是冥界之主酆都大帝的居所。他被道教奉為陰間鬼神之宗,也是東岳大帝在冥界的化身。每年中元節(jié)前后,他會放出所有的亡靈到陽間游蕩。
泰山則位于東方甲地,是中國五岳之首。泰山周圍有兩座小山分別為梁父山和蒿里山!逗鬂h書》記載:“中國人死者,魂歸于岱 (泰) 山地也”。古人認為人在逝去以后的魂去了梁父山,魄到了蒿里山。后來為了方便,道教將泰山認為是冥界的入口。而執(zhí)掌泰山冥界的則是泰山府君,也就是道教尊奉的東岳大帝。由于泰山地處東方,乃萬物發(fā)祥之地,因此東岳大帝執(zhí)掌萬物的生死,他不但是五岳大帝之首,同時也是冥界的統(tǒng)治之神。
除了這三處冥界的入口,還有一種說法是鬼門在東北方。這是因為在秦始皇時期,東北方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聚集地,經(jīng)常給古代漢民族帶來匪患。古代漢民族將經(jīng)常給自己帶來災害的東北方,定義為“鬼門”。在風水學說中,鬼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居風水實地勘測時,以東北45度的方位為外鬼門,以西南45度的方位為內(nèi)鬼門。外鬼門是陰氣最重的地方,內(nèi)鬼門是陽氣最弱的地方。如果家居的外鬼門或內(nèi)鬼門有破損或不利之象,就會影響家運和人運。
總之,冥界的入口在道教和民間信仰中有多種說法,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與陰氣和死亡相關(guān)。農(nóng)歷七月鬼月期間,我們應該多做善事,多念佛經(jīng),多燒香祭拜,以求得冥界神靈的庇佑和亡靈的安息。同時也要注意避開一些不吉利的事物和行為,比如不要夜晚出行、不要拍照、不要穿紅色衣服、不要吹口哨等等。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這個特殊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