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獵奇八卦 > 正文

人類先祖月經既浪費,又容易暴露自己,為何這個性狀沒有消失?

女性一次月經量在30-50毫升之間,這可是實實在在的血啊,而且還是一月一次的白白浪費了,除了浪費外,在早期人類還在野外生存時,身體流血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食肉動物的嗅覺往往都很靈敏,尤其是對血腥味,所以,顯然月經也會更容易暴露自己。
那么,人類為何會有月經這種看似不利于生存的習性呢?人類祖先又是如何在月經時生存下來的呢?我們從進化的角度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女性的月經

月經其實有一個學名叫動情周期,也稱發(fā)情期,這是所有動物都有的一個生理周期,但是大多數動物是隱性月經(covert menstruation),簡單地說就是月經期不流血,也就是說它們有月經,但是在沒有懷孕時子宮內膜是被吸收的,與隱性月經相對的是顯性月經(overt menstruation),在自然界中,只有靈長類動物和少部分的哺乳動物(比如蝙蝠)屬于這類月經,最明顯的就是子宮內膜脫落并伴隨血流出體外。

在開始我們就說過,人類的這種顯性月經看起來是不利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夠一直被保留,顯然是對生存有利的,只有這樣自然選擇才不會淘汰掉這個性狀。那么,看似不利的月經對人類到底有什么好處呢?這就與人類的胎兒有關了。
在自然界中,人類的胎兒與母體比是相當高的,不信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體重為150公斤的母虎產下的幼崽只有1公斤左右,雖然它一次能產下1-3只幼崽,但按照3只算也就3公斤,體重為100公斤的雌性大熊貓產下的小熊貓體重平均只有150克左右。

而人類的女性即使懷孕體重會增加也就只有平均65-75公斤之間,生下的孩子我們即使把雙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情況排除,剛出生的嬰兒也有平均2.5-3公斤,占母體體重的約5%,而小老鼠只占母體的不足1%,大熊貓幼崽只占母體的0.15%。
顯然在母體中胎兒越大,對母體的行動越不利,而在自然界中,動物的幼崽由于很小,所以在整個的妊娠期對母體的影響是很小的,母虎照樣自己捕獵,雌羚羊照樣能夠高速奔跑躲避食肉動物,我們甚至看不出它們腹部的隆起來。

但是,人類就不同了,且不說劇烈的孕吐,就單單說一天天長大的胎兒就大大限制了母體的行動,無論是勞動能力還是奔跑能力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與人類顯性的月經又有什么關系呢?答案就是有選擇性,
月經期后的14天就是排卵期,這相當的固定,同時妊娠期也高度的固定,這就讓人類有了選擇,畢竟在原始人時期,原始人的生存與食物息息相關,這樣他們就可以在食物充足時選擇懷孕,畢竟整個妊娠期對食物的需求量會增大,這樣會大大增加胎兒的成活率。這是其一。

其二與人類的生存方式有關,從南方古猿開始,人類的祖先就是高度群居的動物,與其他群居動物不同的是人類的繁殖權幾乎是平等的,不會像獅子、猴子那樣一只雄性霸占多只雌性,這種繁殖方式其實也是有弊端的,因為在人類演化早期是沒有什么倫理之說的,那么如何避免女性在懷孕之后盡可能少的發(fā)生繁殖行為呢?(對胎兒不利)
答案就是顯性月經,到女性懷孕之后,顯性月經停止,此時的人會意識到自己懷孕了,從而減少繁殖行為,保護正在發(fā)育的胎兒,這其實與自然界中動物有固定的發(fā)情期不謀而合,固定的發(fā)情期就意味著其他時間是沒有繁殖行為的,這其實也是一種保護機制。

最后就是繁殖力了。從如今的角度看,人類的繁殖力是比較弱的,在我們的家養(yǎng)動物中,雞可以每天下蛋(如果受精就是一只小雞),豬一窩可以生十幾只,而且平均一年一窩,再把目光放到自然界,獅子雖然一胎只有2-3只幼崽,但是它們平均3年能生兩胎,從3歲性成熟開始,一直到15歲,繁殖能力都是存在的,而人類一生可能只生1-3個孩子。

但是,凡事我們不能只看表面,顯性月經的好處是能夠讓人準確地知道懷孕與否,換句話說,只要還有月經,就可以一直備孕,直到懷孕,這是其他動物所無法相比的,因為有固定發(fā)情期的動物一年通常只有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可以懷孕,錯過這個機會只能再等一年。
而人類不需要這樣,所以只要想懷孕,人基本上都能懷上,而且是在一年內,這樣在孩子出生后,月經再次出現,人甚至可以要第二胎了,畢竟原始人的養(yǎng)娃成本沒有那么高,正是因為這樣,人類在7萬年前全球只剩下了約2000人(參考2005年《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基因地理計劃”),但到如今人類已經有幾十億人了。
所以,綜合來說,顯性月經對人的利是大于弊的,也可以說用少量的流血,換來了整個人類的繁盛。

被野獸環(huán)伺的原始人是如何應對月經的弊端的?

根據目前的考古化石來看,在南方古猿時期,人類祖先還生活在森林之中,而且當時南方古猿還被恐貓、巨頜虎等食肉動物捕殺,可謂是活得相當憋屈。當時人類祖先的生態(tài)位非常低,顯然增加任何一個可能暴露自己和吸引獵物的因素都可能給人帶來滅頂之災,尤其是女性還是孕育生命的存在,那么,當時的原始人面對月經的弊端是如何應對的呢?有三個主要的策略。

第一:抱團。人類從演化之初就不是任人宰割的,因為人類祖先高度的群居,而且這種群居關系并不是像食草動物那樣見到食物動物就各逃各的,他們是會合作去與食肉動物對峙的。而且在南方古猿時期,就有簡單的石器了,想象一下,一群原始人拿著石器,對著襲來的食肉動物就是一通亂石投擲,食肉動物顯然就會嚇跑了。
也就是說即便是捕殺原始人,食肉動物冒的風險也比捕殺同體型的食草動物更加的大,所以,人類其實是沒有專門針對性的天敵的。

第二:不固定的方便場所。如果原始人跟我們現在一樣都有公廁,那么這里一定是最吸引野獸的地方,畢竟在月經期,血液通常會在排泄時一同的滴落。但是,在原始人階段是沒有廁所的,他們會在出去采集或者活動時離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較遠的地方排泄,此時其實大多數的血都不在棲息地。
況且人類有著靈活的雙手,想要隱藏自己的一些排泄物還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拿著樹枝挖個坑,然后再掩埋就可以了。

第三:樹棲。人類的祖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在森林中度過的,與其他的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在森林中主要棲息的地方就是大樹,所以即使在幾百萬年后,爬樹依然是人類的本能,即使從來沒學過,在極端情況下,我們也能上樹(顧不上胳膊和腿被樹皮蹭破了)。
而樹上其實是大多數食肉動物的禁區(qū),尤其是有多個原始人共同棲息的大樹,當遇到食肉動物時,原始人在上,敵人在下,它想要沖上來并不容易。

總結

看似有些浪費且容易暴露自己的顯性月經,其實是對人類有好處的,尤其是在繁育后代這方面,比起其他動物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更何況在以前養(yǎng)娃成本較低的情況下,孩子是壯大族群的存在,而不是負擔。
而對于這種容易暴露自己的習性,人類祖先主要是靠抱團、樹棲和掩埋來應對的,而且即使人類祖先走出了森林,也可以用除了樹棲的方法來應對被血腥味吸引來的食肉動物,畢竟即便是原始人,也不是食肉動物理想的捕獵目標。

分享至:

獵奇八卦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