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是一句俗語,它的意思就是豬大一點的也就三百斤,但是大魚連可以稱重的稱都沒有。不過,這句俗話有些夸張了,因為“豬大”不止三百斤,再大的魚也能稱重。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最大的豬有多大?最大的魚有多大?最后再來說一下作為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草魚最大能長到多少斤?
最大的豬
豬是我們主要的肉食來源,尤其是在以前,家家戶戶必養(yǎng)的動物,除了雞就是豬了,一到過年,村里開始殺年豬,年味一下子就上來了。
不過,以前的豬體型通常都不大,除了一些用來生小豬的老母豬外,其他的豬平均也就在200斤左右就算大的了,這是因為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下,喂豬的食物通常也是沒有什么營養(yǎng)的爛菜葉子和麥麩,偶爾加點玉米面就算改善生活了,所以以前的豬只能算吃飽,想要長到很大難度較高,這才有了“豬大三百斤”的說法。
不過,顯然最大的豬不止300斤,因為在野生環(huán)境下,家豬的祖先野豬每天需要走十個小時覓食體重都能達到200公斤以上,更不用說是整體躺在豬圈里吃喝睡、睡了吃的家豬了,所以只要讓家豬吃好喝好,它絕對不會辜負人的期望的。
從目前的記錄看,美國最大的家豬是一頭體重363公斤,體長2.4米的家豬,它在2007年被一位獵人的兒子當成了野豬獵殺的,但后來附近的農場主出來證實這頭豬是自己從小養(yǎng)大的,只不過剛被森林公園買去放生了。
而在我國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家豬來自于遼寧瓦房店的一個村子,這頭豬原本是一戶村民家飼養(yǎng)的,由于體型龐大,村子里的老人認為非常罕見,所以后來被整個村子共同喂養(yǎng),在全村人的照顧下,這頭豬的體型不斷刷新著記錄,到了2004年2月5日死亡時,體重達到了900公斤,體長2.5米,腰圍達到了2.23米,露出嘴巴外的獠牙長度為14.4厘米,憑借著如此出眾的數(shù)據(jù),它成為了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豬(包含野豬)。
最大的魚
“魚大無秤稱”這句話并不夸張,這是因為古代的稱重工具非常有限,要不是用“曹沖稱象”的方法很難將一些大型的動物稱重,所以面對一些大魚,古人想要稱重也是非常難的,這才有了這句俗話。
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而不同生存環(huán)境以及不同種類的魚體型差異很大,現(xiàn)存最大的魚生活在海中,它就是鯨鯊。
在海洋中,雖然體型最大的動物是藍鯨,但藍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除了鯨外,最大的就屬鯨鯊了。成年的鯨鯊體長平均在9.7米左右,體重平均9噸,而目前已知最大的鯨鯊是1947年11月在巴巴島(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卡拉奇港的島嶼)附近海域捕獲到的個體,其體長達到了12.65米,體重達到了21.5噸,身體周長為7米。
而在淡水中,雖然也不缺乏能稱得上是“巨物”的魚類,但是比起鯨鯊來要小得多了,比如四大家魚中最大的青魚目前已知最大的個體來自于南京金牛湖,它的體長為1.76米,體重114公斤,目前已經制成了標本放在金牛湖景區(qū)進行展覽。
除了青魚外,最大的淡水魚無疑就是白鱘和鯰魚了,白鱘被稱為淡水魚王,目前有確切記載的最大的白鱘體長達到了3米,體重為300公斤,不過,也有最大白鱘7米的記載,只是沒有考證。
在淡水中,能與白鱘抗衡,甚至要更大的魚就屬鯰魚中的歐鯰和湄公河巨鯰了,目前已知最大的湄公河巨鯰體長3米,體重330公斤。
湄公河巨鯰一直被認為是最大的鯰魚,但其實生活在歐洲淡水水體中的歐鯰個別的個體甚至超過了湄公河巨鯰,目前已知最大的歐鯰壽命約在80歲左右,體長5米,體重為336公斤。從體型數(shù)據(jù)上看,目前已知有確切記載的最大的淡水魚是歐鯰。
最大的草魚?
草魚與青魚有些相似,不僅是外觀,體型其實也差不多,不過,青魚和草魚的差異還是挺大的,首先青魚的體色以黑色為主,而草魚的體色則以暗綠色為主。其次,青魚主要以螺螄等帶殼的動物為食,而草魚則是植食性的。
一般情況下,草魚的體型只能算是中等,它們的平均壽命在8年左右,在此期間,野生草魚能長到10-15公斤就已經算比較大的個體了,遠比不上青魚。不過,草魚也有長壽的,在我國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的梓塢村從古至今一直流行著山泉水養(yǎng)魚,在活水且水質較好的環(huán)境下,這里的草魚平均壽命都超過了10年,其中有一條長壽魚王,它是在1968年被村民放到池水中的,截止到2017年,它已經活了49歲。
村民對其進行了測量發(fā)現(xiàn),這條長壽的草魚已經有了1.4米的體長以及35公斤的體重,這個記錄已經是經過準確測量的最大的草魚了。
總結
以前的豬由于條件比較差,所以體重通常比較輕,300斤的個體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而魚就不同了,在大江大河和海洋中,人們必然看過體型非常大的魚類,甚至會把鯨誤認為是魚,所以就有了“魚大無秤稱”的說法。
至于草魚,它在淡水魚類中體型只能算中等的,遠比上青魚,最大個體也就35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