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fā)明的?印刷工匠畢昇(從小孩身上獲靈感)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發(fā)明了很多東西,現如今也非常的實用。比如指南針、印刷術等等,給后世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既然說到了印刷術,那么你知道印刷術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印刷術對世界文明有什么貢獻?印刷術是誰發(fā)明的?今天就和探秘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fā)明的?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fā)明的?印刷工匠畢昇,從小孩身上獲靈感

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發(fā)明的,他生于北宋,是湖北蘄州蘄水縣人。最初只是個印刷鋪的雕版工人,后經過小孩過家家捏泥塊的啟發(fā),在宋仁宗時期將雕版印刷改進為活字印刷,這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

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人是德國人古騰堡,在公元1456年印刷了《哥登堡圣經》,后來便在西方流傳開來,但實際上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的時間比他要早上400年,因為在歷史上關于畢昇的記載很少,只有《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記載,基本上找不到第二本文獻資料,所以很多人不清楚。

甚至很多韓國人表示印刷術、渾天儀等都是他們的發(fā)明,聲稱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發(fā)明的祖先。但是關于這樣的言論,我國的很多學者也做出了有力的回擊,F在你知道印刷術的發(fā)明者是誰了吧。

活字印刷術的由來

據說畢昇是在下鄉(xiāng)祭祖的時候,正好看到兩個兒子在玩過家家,用泥巴捏成了桌椅,板凳,人和牲畜,就能隨意的移動排列,所以才有了活字印刷術的靈感。畢昇最開始只是一個印刷鋪的雕版工人,但是每次印刷,都需要重新雕刻版面,十分的耗費材料和功夫。

所以在這之后,畢昇就利用膠泥捏成方塊,并刻上反字,經過燒制就成了一個個單字陶塊,再按照順序放置在木格子中,利用松香或蠟粘合,在四周圍上鐵框加熱,等粘合劑冷卻下來,就能印刷了。下次加熱后將字拆下來,還能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對人類的貢獻

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也對傳播知識以及促進世界文明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大大的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對對民族文學的產生具有積極作用。是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也是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征。感興趣可以看看四大發(fā)明分別是誰發(fā)明的。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