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科學每天都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和改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學技術的十大突破,分別是腫瘤免疫,失明重現,銀,代用燃料微生物,四夸克粒子,人體生物工程,微型電池,高效電解,心臟磁共振成像,心靈遙感,之前小編為大家講解過最令人恐怖的十大科學理論,下面就為大家揭秘科學技術的十大突破,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科學技術的十大突破
羅切斯特大學在6月19日發(fā)表了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裸鼠對癌癥免疫的機制。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地下嚙齒動物可能看起來不怎么友好,但科學家們希望對實驗鼠進行改良,使其能對癌癥免疫。
第一個仿生眼原型是由一組澳大利亞設計師在六月初推出的,研究小組希望在保持眼鏡重量輕、可調節(jié)和舒適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眼鏡的性能。在失明的人中,85%的人應該可以使用它。
波士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6月19日發(fā)表了一項關于在抗生素中使用銀的好處的研究報告。盡管人們早就知道銀具有很強的抗菌性能,但科學家們直到最近才發(fā)現它能夠將普通抗生素轉化為類固醇抗生素。對于醫(yī)學界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發(fā)現,這種貴金屬的可能用途和應用在不斷增長。
想象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替代燃料就像我們周圍空氣中的氧氣一樣容易獲得的世界,好吧,多虧了美國能源部和杜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的合作,我們可能有了一種微生物,可以使這個夢想成為現實。
對我們宇宙誕生的解釋的探索,在6月18日宣布確認一顆粒子之后,這一發(fā)現為物質的第一次創(chuàng)造提供了新的解釋和理論。在此之前,對物質產生的解釋是有限的,因為只有兩三夸克的粒子已經被發(fā)現。不管怎么說,對于物理世界來說,對粒子存在的了解是巨大的。
6月6日,杜克大學的一組醫(yī)生成功將第一個生物工程血管植入到了活生生的病人體中,雖然生物工程技術發(fā)展迅速,但這是第一次成功將生物工程植入人體部分。隨著這一手術的成功,這一新興領域對醫(yī)學界的進一步應用有著巨大的意義。
6月18日,哈佛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能夠合成出小于一粒沙子的鋰離子電池,相當于人類頭發(fā)的寬度。由于它的尺寸,該裝置可用于廣泛的用途。
研究人員在試圖想出一種高效的海水分解方法來生產氫燃料時總是遇到障礙,6月10日,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電材料科學英才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公布了一種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將海水分解的辦法。這種方法只需使用5升(1.3加侖)海水,就能產生足夠的能量,為普通家庭和汽車提供一天的動力。
6月10日揭幕了一項新技術,通過廣泛的測試,心臟磁共振成像已經被證明比用于檢測兒童心臟病的現有技術更準確、更有效和更安全。這是一個偉大的醫(yī)學進展,以發(fā)現早期兒童心臟病。
能夠控制物體的運動看上去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jié),但多虧了明尼蘇達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使這一切成為現實,研究人員希望擴大這種新的無創(chuàng)腦波技術,最終恢復癱瘓或神經變性患者的運動、聽力和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