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或許聽過二桃殺三士,但是并不知道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二桃殺三士其實是一個成語,源自古代的一個故事,晏嬰利用兩個桃子殺掉了三個大將。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故事不可思議,一起來了解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在春秋時期,齊景公有著三位名將,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這三個大將自認為功高,經(jīng)常炫耀武力,不講晏嬰等文臣放在眼里,甚至也不將齊景公放在眼里。
晏嬰看出齊景公的擔憂,便設了一個局幫助齊景公除掉三人。他讓人通知三人前來,說齊景公要獎賞他們。然而獎賞之物是兩顆桃子。晏嬰假裝為難,說園里成熟的桃子只有兩顆,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功勞大小來吃桃子。
公孫接說自己殺過野豬老虎,于是拿起一顆桃子,田開疆說自己兩次率軍打敗過來犯敵人,于是拿起另外一顆桃子。
古冶子非常生氣,說自己陪同國君過河的時候,有只大鱉差點要了國君的命,是自己冒著生命危險苦斗殺死大鱉救了國君。自己的功勞這么大竟然沒有桃子吃,于是拿起劍指著公孫接兩人。
公孫接兩人聽后覺得慚愧,認為古冶子確實功勞比他們大,他們卻先拿了桃子,慚愧至極之下兩人相繼自殺。古冶子看到兩人自殺,后悔不已,覺得三人原本情同手足,自己卻為了爭功導致兩人自殺,于是自己也自刎了。
這就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晏嬰在完全揣摩到三人的心理之后,利用兩顆桃子就將三人除去了,不得不說人心的可怕。這件事除了能夠看到晏嬰的智慧,值得讓人反思的還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