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謎 > 動物未解之謎 > 正文

棕頸犀鳥:長達122厘米,野外特征明顯(嘴部有黑色條紋)

關于犀鳥,之前小編給大家講過一種有盔突的犀鳥,叫做花冠皺盔犀鳥。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沒有盔突的犀鳥,它叫做棕頸犀鳥。那么它還有一些什么特征?它的生活習性又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棕頸犀鳥

棕頸犀鳥又被稱為棕頸無盔犀鳥,主要分布于不丹、印度、緬甸、泰國、中國云南和西藏等等地區(qū)。它們的繁殖期是4月到6月,雌鳥每窩大概會產(chǎn)1到2枚卵。雌鳥在產(chǎn)下卵之后由自己進行孵化,在這個時期,雄鳥會將雌鳥封印在巢穴里,巢穴僅僅留下一個小孔雄鳥喂食雌鳥,這一點和白喉犀鳥很像。

特征

棕頸犀鳥的體型較大,它的體長大約是112到122厘米,尾巴的長度大約是39.5到45.8厘米。它在野外的特征非常明顯,比較好辨認,它的嘴巴很大,呈現(xiàn)向下彎曲的狀態(tài),嘴上部沒有盔突,接近眼睛的地方有幾條黑色的條紋。雄鳥的頭部、頸部以及胸部是橙棕色,腹部是栗色,尾巴是白色;雌鳥的頭部、頸部以下體是黑色。它的虹膜是血紅色,嘴巴是黃白色或者乳黃白色,腳和腳趾是褐色或者綠黑色。

生活習性

棕頸犀鳥喜歡生活在低山和山腳平原的林間,它們通常成對或者集成小群活動,一個群體的成員大概會有10只。它們在活動的時候經(jīng)常發(fā)出很輕的叫聲,一些果實類的食物是它們的主要食物。

現(xiàn)狀和保護

根據(jù)國際組織的分析和估算,全球棕頸犀鳥的數(shù)量不算特別多,不到1萬只。之后,棕頸犀鳥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物種——2012年評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分享至:

動物未解之謎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