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嗜痂之癖的意思:喜歡撕人傷疤吃(最重口的成語)

嗜痂之癖原意指的是那些愛吃痂的人,痂就是傷口痊愈后留下的疤,出自《南史·劉穆之傳》的“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而后來逐漸延伸為一種形容人有怪異癖好和嗜好的成語,有點類似現(xiàn)代的異食癖,比如吃泥土等。

嗜痂之癖的意思

醍醐灌頂類似,嗜痂之癖也是有兩重含義的,一是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喜歡吃傷口上硬殼的習慣和嗜好,其中“嗜”就是喜歡和癡迷,而“痂”則指的是傷口快要痊愈時出現(xiàn)的硬殼,“癖”則指長期的嗜好。第二層含義則是統(tǒng)指怪異癖好。這一成語最早時出自《南史·劉穆之傳》,后來在《聊齋》中也曾經(jīng)使用過這一成語。

嗜痂之癖的故事

嗜痂之癖出自《南史·劉穆之傳》,因此這個成語故事還要從劉穆之身上說起,劉穆之是劉宋王朝的開國功臣,曾經(jīng)在朝堂上有著極大的勢力,死后更是被封為南康郡公,而他的孫子劉邕就是“嗜痂之癖”故事的主人公,他世襲了南康郡公的爵位,雖然沒有太大的才能,但是在朝廷中的地位卻非常高。

劉邕生平最大的癖好就是喜歡吃痂,并且他還認為痂的味道就像鮑魚一樣美味,突然有一天他前去探望一位好友孟靈休時,正好趕上孟靈休受傷,而當時傷口剛好結(jié)痂,眼尖的劉邕發(fā)現(xiàn)有一塊痂掉在了床上,于是他也是毫不避諱的直接走過去將其撿起來吃掉了,這一怪異的舉動甚至連好友孟靈休看到了都驚訝不已。

而這還不是最為惡心和怪異的,據(jù)說當時劉邕為了滿足自己已經(jīng)被勾起來的嗜痂之癖,甚至召集了他管理的南康郡中的兩百名官員前來,無論他們有沒有過錯,劉邕都命令每一個人都要挨打,而被打的皮肉綻開后,就等待著傷口結(jié)痂,等到痂結(jié)好后,劉邕就直接將痂撕下來食用,這一舉動簡直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歷史上真的有嗜痂之癖嗎

實際上按照《南史》和《宋書》中的記載,劉邕確實到過孟靈休家中,但是只描述了將他弄得渾身是血,并沒有提到任何的嗜痂之癖,所以很多人都分析認為“嗜痂”會導致他人流血,這很可能是代指當時劉邕對其他人的剝削,畢竟直到現(xiàn)在,我們也將請客吃飯、借錢等金錢的給予稱為“出血”。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