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姓是一個罕見的中華姓氏,源流非常復雜,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地名,比如巴國大夫受封于通川后,子孫以邑為姓。二是源自官職名,比如隋朝的“通守”官吏子孫,以祖先官為姓。三是源自改姓,除了少數(shù)民族漢化改姓外,還有因避禍改姓的,比如漢朝的徹侯為比皇帝名諱改為通姓。
1. 源自地名
巴國大夫封地:通姓最主要的一個起源就是來自祖先的封地,比如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叫做巴國,當時巴國王室稟君的子孫中就有一位大夫受封于通川,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達川市,而人們也將其稱為“通君”,最終庶系子孫以祖先封地為姓。
衛(wèi)國大夫封地:同樣是在春秋時期,諸侯國衛(wèi)國境內(nèi)也有一塊封地叫做通邑,當時是一位大夫受封于此,所以他的子孫才以祖先的封地為姓,而通邑就是指位于今天河南省淇縣北陽鎮(zhèn)的一小塊地。
2. 源自官職名
隋朝官吏: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在各個郡縣中都設(shè)置了一個輔佐太守的官職叫做“通守”,地位僅次于太守,其實就是隋煬帝在各郡設(shè)置的眼線和監(jiān)察官,位子非常重要,這些官吏的子孫當然也就以祖先官職為姓,形成了通姓一脈。
蒙古官吏:三國時期其實也有通姓官吏,比如曹魏兩國都設(shè)置了“通事郎”,而蒙古也曾在元朝時期效仿設(shè)置了“通事”,最終形成了“通事納爾氏”,后漢化為通姓氏族。
3. 源自改姓
因避諱而改姓:通姓中也有不少因避諱皇姓而改姓的,比如在秦漢時期的徹侯,當時因為擔任宰相,受到皇帝的賞識于是被賜姓為徹,但是等到西漢時期的漢武帝在位時,為了避開皇帝劉徹的名諱,他們就將徹姓改為了通姓。
少數(shù)民族漢化改姓:當然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通姓中也不乏少數(shù)民族改姓的族人,比如滿族中的鄂通氏就在后來改為了通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