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姓主要源自官職名稱,在夏商周王朝時期,掌管卜筮的官吏都叫做“卜正”,就是祭祀占卜官吏,后代也就以官為姓,最著名的就是周文王的兒子叔繡,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常年擔任占卜官職,因此他的后代就以“卜”為姓,這也是最早的一支卜姓氏族。
1. 源自官職名
在夏朝啟在位時期的巫師都被稱為“卜正”,當時不管是狩獵、祭祀、婚喪,還是風雨、征戰(zhàn)等,都是需要進行占卜吉兇的,所以卜正這一官職非常重要,因此出現(xiàn)了不少有名的占卜人,比如周文王兒子叔繡等,這些巫師官吏的后代都以卜為姓。
2. 源自職業(yè)名
最初占卜還不是官吏,而是一種職業(yè)名,那時就已經(jīng)有人以卜為姓了,在上古時期由于占卜是大事,都是意味著需要傳遞上天的旨意,所以大多都是由王室擔任的巫師一職,最著名的就是夏朝的開國君王“啟”,他是大禹的兒子,因此他的后代也有以“卜”為姓的。
3. 源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
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卜姓中也有不少族人是由少數(shù)民族改姓而來的,古時候主要是匈奴族以及布朗族改姓,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建立,在孝文帝拓跋宏的漢化政策推動下,就有鮮卑族的須卜氏改為了卜姓。其次就是明朝時期的卜刺浪馬哈省被賜姓為卜姓,也稱為了卜姓氏族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蒙古族、滿族以及回族等也都有不少改為了卜姓,一是蒙古族,在清朝初期,蒙古族八旗博斯沁部落中的博斯沁氏、巴遜氏等都改姓為卜或者戴。還有回族在明朝時期改為卜姓的,當時蒲壽庚因為導元傾宋而被明太祖報復,最終蒲姓氏族害怕被牽連,于是便改為同音的“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