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姓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姬姓周王室,康姓氏族公認(rèn)的始祖就是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康叔,因?yàn)樗u號為康,所以后裔就以祖先的謚號為姓,也有部分族人則是因?yàn)榭凳灞环庥诳档兀院蟠乓砸貫樾,最終形成了現(xiàn)代河南的康姓氏族。
1. 源自姬姓
按照《通志·氏族略》中提到的,康姓始祖就是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衛(wèi)康叔,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九個兒子,與姬發(fā)同母,在姬昌死后,伯邑考早逝,所以姬發(fā)繼位,最終他實(shí)行了分封制,從而將功臣、王室宗親、賢人后裔等都賜予了封地,康叔就是其中之一。
康叔最終被周武王姬發(fā)封于康地,組建了康國,在武成王繼位后,康叔又因功再次被遷封于衛(wèi)城,最終他的后代也就以衛(wèi)姓、康姓等為姓了。
姬姓還有一個康姓分支就是周定王的弟弟劉康,他和周定王屬于一母同胞,有部分后裔以他的名為姓,所以也形成了一個康姓分支。
2. 源自陰康氏
根據(jù)《風(fēng)俗通》的記載可以得知,陰康氏屬于女媧的后人,在今天的陜西商洛附近建立了陰康國,而后人也就以“陰康氏”為姓,后來簡化為康姓或者陰姓,比如周朝的陰不佞就是陰康氏的后裔。
3. 源自西域康居國
當(dāng)然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還有不少少數(shù)民族改姓融入中原的。漢朝時期在西域有一個康居國,而康姓氏族的其中一脈就來自于康居國的王子,按照《漢書·西域傳》中的記載,可以得知漢朝時期,康居國的王子前往中國來拜訪,表示臣服,并且在中國設(shè)置了西域的都護(hù),最終這位王子也定居在了河西走廊一帶,最終形成了甘肅地帶的康姓氏族。
4. 源自宋朝匡姓
按照《宋史》記載可知,康姓的另一分支來自于冒姓,在宋朝時期宋太祖趙匡胤在位的時候,匡姓的氏族和皇帝的名諱同音,所以趙匡胤下令將匡姓改為康姓,因?yàn)榭锖涂低簦罱K也就形成了康姓的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