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李淵為何立李建成為太子

楊文干的事件,太子李建成的行為按律就是謀反,沒有任何問題。唐律規(guī)定私運盔甲就是謀反,太子做也是謀反,這個規(guī)定是只管行為不管意圖的。最后各打五十大板,是因為發(fā)現(xiàn)秦王府勢力或者說能力超過李淵的認知了,私運盔甲是謀反罪,所以參與這事的太子府人士必然都是太子的親信,無論是商量給誰送的還是押送的。可是這種事都能被秦王府知道,而且能攔下來讓太子的親信親自去找李淵告太子的狀,這對于李淵來說太嚇人了,李淵擔心的地方在這里。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是李淵父子唯一一個能夠全部保全自己的機會,李淵自己放棄了。這時的李世民還是想通過政治手段來獲得太子位的,如果這時的李淵按律執(zhí)行了,或許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都能好好地活著,最差也就是退位后李淵那樣的生活,甚至李世民得到太子位后都不一定會立刻想要當皇帝?墒抢顪Y沒這么做,反而拉了偏架,這就導(dǎo)致李世民認為李淵肯定不會立他為太子(畢竟太子謀反都不會被廢),那想往上走就只剩武力奪權(quán)了。

楊文干的事件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李淵就勢換掉太子,應(yīng)該能平穩(wěn)過渡到太宗即位,父子兄弟之情都能保全,唯一變數(shù)就是李元吉。如果李世民被派去洛陽,等李淵死后多半要打內(nèi)戰(zhàn),如果直接幽禁甚至殺掉李世民,唐初的形勢又不穩(wěn)。李淵最后沒有換太子,想來一是貪戀權(quán)勢,二是楊勇楊廣殷鑒不遠吧。就是挺感慨的,李淵父子并非一開始就是天家父子,父子兄弟間應(yīng)該是有真感情,李建成歷史形象也不錯,最后鬧的這么慘應(yīng)該是所有人都未曾設(shè)想也不愿看到的結(jié)果。

就李世民一戰(zhàn)擒雙王的情況下,換誰來當皇帝都難。那時候李世民已經(jīng)以洛陽為根據(jù)地,把整個陜東地區(qū)都占據(jù)了,還有秦王府+陜東道那么多兵馬。強如漢武帝都沒敢玩削藩策略,都只能玩推恩令,唐朝當時一半的兵力都在李世民手上了。根本原因是李淵在初期用人不當,導(dǎo)致李世民坐大。又不敢給李靖足夠兵權(quán),非要找個李孝恭制約李靖,等平了蕭銑又開始搞李孝恭。搞得李靖心慌慌的,擔心啥時候李淵要來搞自己,于是在南方打野不回長安了。

這事還有個后續(xù),太子和幾個官員在知道李淵有這想法之后就立刻去找李淵講理,最終說服李淵放棄了這個想法,這件事里李世民答應(yīng)不答應(yīng)根本沒用。李世民當時的態(tài)度基本就是在等李淵死的時候搶權(quán),李世民的大本營也在洛陽,放李世民去洛陽,等李淵死的時候李建成的時間也就到頭了,把李世民留在長安還能限制下,放李世民離長安就真的天高任鳥飛了。

之前有過個類似的事,太子實打?qū)嵉胤噶酥\反罪,李淵也許諾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等李世民平叛回來李淵就改了主意,也是由幾個官說服李淵改編的。這兩件事里都有裴寂,都是說服李淵的主力軍,也有說法這兩件事都還有后宮的參與。再說李世民拒絕的事,這事他不能不拒絕,雖然他自己很想但是也得拒絕。因為把國家一分為二這事會直接毀了李世民的名聲甚至一切,李世民怎么可能直接接受。

李淵擱置李密,殺輔公祏,殺王世充,殺竇建德,殺薛仁晧,殺了那么多降將,以后誰還投降啊,直接血拼到底。連劉文靜都要殺,連李孝恭都要搞,以后誰還敢跟他。反而李世民在打關(guān)中、山西、河北、河南時候,收了很多降將,用好了成為忠于秦王府的大將。等虎牢關(guān)之后,除非皇宮內(nèi)出奇制勝干掉李世民,如果用削藩方法和李世民對搞,只會慘敗。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