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古代深夜為何要打更?若沒人打更后果很嚴重,古人的智慧讓人感慨

在現代社會,我們習慣了夜晚的燈火通明,隨時可以知道時間和發(fā)生的事情。但在古代,夜晚是一個黑暗和危險的時段,人們需要依靠一種特殊的制度和職業(yè)來維持社會的安全和秩序,那就是打更。

打更是一種古老的報時和巡防的方式,它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也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打更的起源和發(fā)展

打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當時的人將打更稱為擊柝,是一種宮廷內部的報時和警戒的方式。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修建阿房宮時,曾經下令“夜不絕火,晝夜相繼,以擊柝為號”,這說明打更的功能不僅是報時,還是一種防火和防范敵人的措施。

到了漢代,打更的范圍擴大到了城市和軍營,成為了一種維護社會治安的制度。《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武帝時期,長安城內有“更夫千人,分為十更,以巡行守門,夜不閉戶”。

也就是說,打更的職責不僅是報時,還演變成一種巡邏和守衛(wèi)的工作。

打更的制度在隋唐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fā)展,出現了更樓、更牌、更香等計時和報時的工具,也出現了更夫、更吏、更卒等不同的打更人員,打更的范圍也擴展到了鄉(xiāng)村和寺廟。

打更的制度在宋元時期達到了鼎盛,出現更詳細的打更規(guī)則和更豐富的打更內容,打更聲音也成為一種文化和藝術的表現。

明清時期打更的制度仍然沿用,但逐漸衰落和變形,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鐘表和警察所取代。

打更的意義和影響

通過上述的介紹打更的意義和影響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社會安全的維護,也涉及到對時間感知的培養(yǎng),還體現了對文化傳承的貢獻。

 

首先打更是一種維護社會安全的重要方式,在古代夜晚是犯罪活動和火災發(fā)生的高發(fā)期,打更可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這些問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同時,打更可以提醒人們保持警惕,防范不法分子的侵害,維護社會秩序和安全。打更聲更會讓人們感到一種來自國家和社區(qū)的關懷和保護,增強人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其次打更是一種培養(yǎng)時間感知的有效方式,在古代沒有像現代這樣準確的計時工具,人們需要依靠自然界的變化和打更的聲音來判斷時間。

打更的聲音不僅是報告時間的信號,也是提醒人們安排生活和工作的提示。打更的聲音會讓人們對時間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更合理的安排,也會讓人們對時間有更深的敬畏和珍惜。

 

最后,打更是一種傳承文化的有力方式。打更的聲音不僅是一種實用的信息,也是一種美妙的音樂。

聲音會根據不同的地域、季節(jié)、節(jié)日和事件而變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打更曲調和打更詞。打更的聲音也會融入了各種各樣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寄托了人們的情感和愿望。

如何來形容這一種社會現象呢?其實打更的聲音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風俗和民情,也留下了寶貴的歷史和藝術的遺產。

在這里我們還需要提及一個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打更也是一門學問,對打更人有著極高的基數要求,因為每一個時刻打更人所喊的口號都不同。

一更的時候說“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二更的時候喊“關門關窗,防偷防盜”;三更的時候口號是“平安無事”;四更的時候就變成“天寒地凍”;五更的時候提醒“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這是因為一更天一些晚睡的人容易不吹蠟燭釀成火災,而二更則是人睡的最沉時,也是盜賊出現的高發(fā)期,過了二更到三更就處于一個平穩(wěn)期,基本不會發(fā)生大事情。

四更天溫度最低,所以需要蓋好被子,五更就到了古代人們起床的時刻,可見古人的所作所為都有著背后的原因,若是不清楚其中的緣由根本無法打更。

綜上所述,打更是一種古老而又智慧的制度和職業(yè),它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也展現了古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才華。

打更不僅僅是一種夜晚的儀式,更是將時間與生活的安全、防盜和自我保護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成為古代社會的一部分。

對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