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我國歷史上神秘消失的4個人,一共2男2女,他們到底去了哪里?

前言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我們看到過去的風(fēng)云變幻,也可以讓我們看到一些未解之謎。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一些人物的命運就像是一道謎題,他們在某個時刻突然消失了,沒有任何蹤跡,也沒有任何證據(jù)。他們到底去了哪里?他們是死了還是活著?

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后人,也激發(fā)了無數(shù)的想象和猜測。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我國歷史上神秘消失的4個人,一共2男2女,他們分別是楊貴妃、西施、朱允炆和徐福。

一、楊貴妃的歸處

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她的美貌和才藝聞名于世,她與唐玄宗的愛情也被稱為千古絕唱。

然而,她的一生并不幸福,她的兄長楊國忠因為貪婪和專權(quán),引起了安史之亂,導(dǎo)致唐玄宗和楊貴妃逃往蜀地。

在途中,隨軍將士叛變,逼迫唐玄宗殺掉楊貴妃,以平息軍心。唐玄宗無奈,只能與楊貴妃訣別,楊貴妃遂縊死于馬嵬驛。

這是楊貴妃最為廣為流傳的死因,也是《舊唐書》和《新唐書》所記載的。但是,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一致的認(rèn)可,因為有一些史料和傳說,卻又提供了不同的線索。

一種說法是,楊貴妃并沒有死,而是被唐玄宗送到了日本,并在那里終老。這種說法源于一些日本史料的記載。

她在日本享受了高貴的地位和富足的生活,直到80歲才去世。她的墓地在日本的京都府,有一座楊貴妃神社供奉她的靈位。

但是,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普遍認(rèn)可,因為中日兩國的史料都沒有明確記載楊貴妃是否真的去了日本,而且這種說法也有很多漏洞和矛盾。

比如楊貴妃的年齡、身份、外貌等都與日本的記載不符,而且日本的桓武天皇和平安天皇的母親也有明確的出處,與楊貴妃無關(guān)。

另一種說法是,楊貴妃在馬嵬驛并沒有死,而是被唐玄宗的心腹大臣高力士救走,送到了四川的樂山,隱居于一座寺院,改名為太真,后來又被唐玄宗召回長安,與唐玄宗重逢。

這種說法源于一些民間傳說和詩詞歌賦,稱楊貴妃在馬嵬驛只是裝死,高力士用一具替身代替了她的尸體,將她秘密帶走,讓她在樂山的一座寺院修煉佛法,等待唐玄宗的消息。

后來,唐玄宗平定了安史之亂,又想起了楊貴妃,便派人去尋找她,終于在樂山找到了她,兩人相見恨晚,又恢復(fù)了昔日的恩愛。

這種說法也有一些佐證,比如樂山的一座寺院有一尊楊貴妃的塑像,還有一些詩詞歌賦也暗示了楊貴妃的歸來,比如李白的《清平調(diào)》、白居易的《長恨歌》等。

但是,這種說法也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jù),因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重逢并沒有任何官方的記錄,而且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亂后,也沒有再封楊貴妃為貴妃,而是封了另一位妃子為貴妃,這與他對楊貴妃的愛情不太相符。

二、西施的悲劇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一位美女,被范蠡選中,作為美人計的工具,送給了吳王夫差,以圖麻痹其政治和軍事。

西施在吳國受到了夫差的寵愛,但也遭到了吳國百姓的嫉恨。當(dāng)越國滅吳之后,西施的命運也成了一個謎。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悲劇的結(jié)局。

一種說法是,西施被沉江而死。這是《墨子·親士》等古代史料所記載的。

據(jù)說,西施因為太美麗,引起了越王勾踐的妒忌,他認(rèn)為西施是吳國的禍根,也是自己的眼中釘,于是命令將西施用錦緞包裹,沉入了江中,以泄心頭之恨。這是一種殘忍的殺戮,也是一種無情的拋棄。

另一種說法是,西施被范蠡救走,與之遠(yuǎn)走高飛。這是《越絕書》等民間傳說所流傳的。

據(jù)說,范蠡在送走西施之前,已經(jīng)愛上了她,不忍見她遭受殺害,于是偷偷將她帶走,與之泛舟五湖,隱居江湖。

后來,他們定居在陶地,范蠡改名為陶朱公,從事商業(yè),成為了大富豪,而西施也與之相伴終老。這是一種浪漫的逃亡,也是一種幸福的歸宿。

還有一種說法是,西施回到了故鄉(xiāng),過上了平凡的生活。這是一些詩詞歌賦等文學(xué)作品所暗示的。

據(jù)說,西施在吳國十年,對夫差也有了感情,當(dāng)吳國滅亡,夫差自殺之后,西施也十分悲痛,她不愿意跟隨范蠡,也不愿意留在越國,于是選擇了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重新做回一個浣紗女。

后來,在一次浣紗時,她不慎落水,溺水而亡。這是一種悲哀的回歸,也是一種凄涼的死亡。

三、朱允炆下落成迷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最為神秘的皇帝之一。他在靖難之役中,與自己的叔叔朱棣爭奪帝位,最終失敗,從南京宮中失蹤,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他到底去了哪里?他是死了還是活著?

一種說法是,朱允炆死在了宮中的大火中。這是一種比較官方的說法,也是《明史》和《明實錄》所記載的。

據(jù)說,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被朱棣的大軍圍困在南京,無法突圍,于是下令放火焚燒宮殿,以示不屈。他在火中自刎而死,或者被火焰吞噬而亡。

朱棣在攻入宮中后,找到了一具尸體,聲稱是朱允炆的,以禮葬之。但是,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jù),因為那具尸體并沒有經(jīng)過身份的確認(rèn),也有可能是朱允炆的替身或者冒牌者。

而且,朱棣在后來的二十多年里,仍然派遣了許多使者,到處尋找朱允炆的下落,這說明他并不相信朱允炆已經(jīng)死了。

另一種說法是,朱允炆逃出了宮中,流亡于民間。這是一種比較民間的說法,也是一些野史和傳說所流傳的。

據(jù)說,朱允炆在宮中放火之前,已經(jīng)聽從了一些忠臣的建議,剃了頭發(fā),換了僧服,從地道或者后門逃出了宮中,隨后在一些忠臣的陪同下,輾轉(zhuǎn)于各地,避開了朱棣的追捕。

這種說法有一些佐證,比如一些地方有朱允炆的墓碑或者祠堂,一些史料和文學(xué)作品也提到了朱允炆的流亡經(jīng)歷,比如《致身錄》、《從亡隨筆》、《續(xù)英烈傳》等。

四、消失的徐福

徐福是秦朝的一位方士,他曾經(jīng)受秦始皇的命令,率領(lǐng)童男童女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他一去不復(fù)返,他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謎。

有人說他死在了海上,有人說他到了日本,有人說他到了美洲,甚至有人說他成了仙人。這些說法都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只是民間的傳說或者推測。

但在民間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的說法。

1.徐福死在了海上

這是一種比較現(xiàn)實的說法,認(rèn)為徐福在海上遇到了風(fēng)暴或者海盜,導(dǎo)致船只沉沒,他和他的隨從都溺水而亡。這也是為什么他再也沒有回來的原因。

2.徐福到了日本

這是一種比較廣泛的說法,認(rèn)為徐福在海上漂流后,到達(dá)了日本,他在那里傳播了中國的文化和技術(shù),給當(dāng)?shù)貛砹司薮蟮挠绊憽?/p>

有些日本的歷史書籍也提到了徐福的來訪,甚至有些地方還有徐福的墓碑或者祠堂。

3.徐福到了美洲

這是一種比較驚人的說法,認(rèn)為徐福不僅到了日本,還繼續(xù)向東航行,最終到達(dá)了美洲大陸。他在那里與當(dāng)?shù)氐耐林私涣,甚至可能是瑪雅文明的?chuàng)始人之一。

這種說法的依據(jù)是一些瑪雅的遺跡和文物,以及一些美洲土著人的基因和特征,與中國人有一定的相似性。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