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了如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隨之產(chǎn)生的火山爆發(fā)很快將煙塵散布到了全球,接收不到充足陽光的地表迎來了一場漫長的冬天,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也被徹底摧毀。
在這場后來被科學家稱為白堊紀末大滅絕的事件中 ,包括恐龍在內(nèi)的76%的地球物種都永遠消失了,雖然還有鳥類恐龍幸存并演化成了今天的雞鴨鵝,但它們只是恐龍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但你能想象嗎?
就在一萬多年前,人類祖先也曾經(jīng)歷過類似恐龍滅絕時期的氣溫驟降,當時地球剛告別了最近一次冰期開始緩慢升溫,但大約1.3萬年前這一溫度上升的進程被突然打斷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輪的冰河時期。
據(jù)統(tǒng)計,新一輪冰河時期發(fā)生的幾十年內(nèi)地球的平均氣溫就下降了6-8℃,而這輪冰期一直持續(xù)了1300年才結束,也就是直到1.17萬年前地球才重新開始升溫,人類文明也才正式開始蓬勃發(fā)展。
以上這場持續(xù)1300年的降溫被科學界稱為“新仙女木事件”,之所以這么稱呼是因為仙女木是一種耐寒不耐熱的植物,雖然現(xiàn)在主要生長在北極地區(qū),但在1.3萬到1.17萬年前的那段時間里,由于地球的大規(guī)模降溫,幾乎所有大陸都盛開著這種耐寒不耐熱的小白花。
但如此反常的降溫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2007年,地質學家們在北美洲的黑墊土層下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薄的沉積層,其中布滿了微球粒、納米金剛石顆粒、各種奇怪形態(tài)的碳、木炭和煙粒,微球粒中還檢測到了很高的銥含量。
由于這些元素在地球上很稀有而在小行星上很豐富,所以地質學家們認為這個沉積層就是小行星襲擊地球的證據(jù),更令人驚喜的是,碳元素定年的結果表明這些元素的就是在1.3萬年前來到地球的,也就是說在1.3萬年前北美大陸至少遭到過一次大規(guī)模的小行星撞擊,并因此引發(fā)了全球性的大火。
和6500萬年前那次一樣,此次的森林大火與煙塵也上升到了平流層,陽光開始無法足量到達地表,進而導致了全球性降溫的新仙女木事件。
根據(jù)沉積物中煙粒的濃度來計算,1.3萬年前那場蔓延整個北半球的大火至少焚毀了100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約占北半球陸地的10%,相較之下100多年前的通古斯大爆炸只燃燒了2000平方千米的陸地。
基于驚人的焚毀數(shù)據(jù),科學界認為造成新仙女木事件的小行星撞擊,直徑應該在100千米左右,10倍于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那顆小行星,但這顆小行星明顯是一顆彗星,所以在進入大氣層后就受熱解體了。
否則一顆100千米直徑的巖石金屬小行星直接撞上地球的話,整個地球都會發(fā)生無法估量的地質變化,而絕不是僅僅是全球性大降溫的新仙女木事件。
從人類演化史來看,新仙女木事件的發(fā)生雖然給當時尚處于萌芽階段的人類文明帶來了災難,但隨后的冰期結束全球回暖也給了人類新的希望,因此人類文明也差不多是在1萬年前才正式成型的。
而分布于各個大陸的人類文明也因為對小冰期的共同記憶,以及對回暖期時期洪水的記憶,而各自發(fā)展出了對抗大洪水的故事,比如諾亞方舟,比如大禹治水。
當然了,并不是所以科學家都認為新仙女木事件是由彗星撞擊引起的,另一個同樣“主流”的假說認為是北半球的冰蓋迅速融化,導致海洋的溫鹽環(huán)流放緩,從而改變了全球氣候,這個假說也有許多合適的證據(jù)支撐。
然而就像恐龍滅絕之謎現(xiàn)在依然眾說紛紜一樣,關于新仙女木事件事件的真正答案,也許還要等很長時間才能被科學家找到,甚至未來有一天真正的原因就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因為太過離奇而不愿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