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有沒有皇位一直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朝代?說出來別不信

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所謂的嫡是相對于庶來說的,指的是血統(tǒng)的高低,是封建禮制下用于區(qū)別地位高低的稱呼,嫡的血統(tǒng)、地位、繼承優(yōu)先制均高于庶,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就是嫡,妾就是庶。

嫡長子繼承制是封建社會最為重要的一項制度,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并因此成為封建社會一項不成文的傳統(tǒng),指的是繼承制度之下的優(yōu)先級別,相當(dāng)于今天的《繼承法》一樣,繼承級別最高的就是嫡長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兒子,正妻所生的兒子如果是長子,年齡最大,那就是嫡長子,嫡長子的繼承優(yōu)先級別最高,無人可比。

嫡長子繼承制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制度,就是為了解決封建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的皇位繼承糾紛,古代皇帝或者帝王一般有很多個兒子,如果沒有嫡長子繼承制,所有的兒子來爭地位與財產(chǎn),那不就亂套了,嚴(yán)重的還會引發(fā)統(tǒng)治的崩潰。

普天之下皇帝只有一個,所以確定一個合法的繼承人是國之根本,嫡長子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即使中國古代有嫡長子繼承制,但還是會存在皇位的殘酷爭奪,那么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哪個朝代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一直傳到底的?

1、夏朝

夏朝的時候并沒有形成嫡長子繼承制,夏朝的繼承制度是兄終弟及和父子相傳混合起來的,大禹去世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啟是不是禹的嫡長子,史書沒有記載,啟去世后,他的兒子太康繼承王位。

嫡長子繼承制不過是一句口號

太康在位期間,因為不理政事,政權(quán)被東夷族首領(lǐng)后羿奪取,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王,這就是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仲康去世后,他的兒子相繼承王位,相之后是其子少康繼承王位,少康之后是其子杼繼承王位,杼之后是其子槐繼承王位。

槐之后是其子芒繼承王位,芒之后是其子泄繼承王位,泄之后是其子不降繼承王位,不降之后是他的弟弟扃繼承王位,扃之后是其子廑繼承王位,廑之后是他的堂兄孔甲繼承王位,孔甲之后是其子皋繼承王位,皋之后是其子發(fā)繼承王位,發(fā)之后是其子履癸繼承王位,履癸就是夏桀,夏朝最后一任帝王。

夏朝有兩次是兄終弟及,還有一次是堂兄繼承王位,所以沒有遵守嫡長子繼承制度。

夏朝還沒有嫡長子繼承制

2、商朝

商湯滅亡夏朝后,建立了商朝,商朝一開始就是兄終弟及,商湯的長子叫太丁,不過很早就去世了,于是商湯立次子外丙為繼承人,外丙只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傳位給其弟仲壬,這就是兄弟相傳。

仲壬去世后,把王位傳給自己的侄子太甲,太甲也是太丁的兒子,從這里來看 ,商朝初年的繼承制度是兄弟相傳,兄弟都去世后,還在兒子或者侄子一輩中兄弟相傳,感覺就是讓一個家族所有男性成員過一把帝王癮一樣。

正因為這樣的繼承制度,所以商朝的政治斗爭非常黑暗,幾乎貫穿了整個商朝,所以商朝不斷遷都,直到盤庚遷都到殷地才暫時平靜下來,到了商朝末年,開始實際嫡長子繼承制,比如商朝最后一任帝王商紂王就是如此。

商紂王

商紂王是帝乙最小的兒子,他能當(dāng)上帝王,唯一的原因就是商紂王是嫡子,商紂王的上面還有兩個哥哥,最為神奇的是,他還有一個同父同母的兄弟微子啟,只因為商紂王的母親生他哥哥微子啟時還不是嫡妻,等到生商紂王時才是嫡妻,所以遵守嚴(yán)格的嫡長子繼承制,商紂王才當(dāng)上了王。

3、西周

周禮就是周朝制度的,嫡長子繼承制也是從周朝開始成為不成文的慣例,但是周朝并沒有嚴(yán)格遵守,西周的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去世之后,他的叔父姬辟方搶奪了王位,姬辟方就是周孝王,周孝王去世之后,周懿王的兒子姬燮才繼承王位。

所以西周并非嫡長子一脈相傳到底的王朝,任何一個朝代總會有一些野心家依靠手中的權(quán)勢與能力奪取政權(quán),周孝王姬辟方就是西周王朝的特殊繼承者。

周朝并沒有嚴(yán)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

4、春秋與戰(zhàn)國

到了春秋與戰(zhàn)國時期,禮樂崩壞,東周王朝沒有存在感了,實力越來越弱,諸侯國開始崛起,先是春秋五霸,后有戰(zhàn)國七雄,最終為秦國所統(tǒng)一。

春秋時期在諸侯國第一大國晉國發(fā)生了一件事,就是曲沃代翼,曲沃指的是晉國分封在曲沃的王族成員與晉國君主之間的戰(zhàn)爭,最終由曲沃的晉武公打敗了晉國君主晉侯緡,奪取了晉國政權(quán),這是嫡長子繼承制被踐踏的標(biāo)志性事件。

曲沃代表的是小宗,也就是非君主的王族成員,翼代表的是君主,也就是大宗,小宗取代大宗是封建社會最大的禮樂崩壞,原本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制度結(jié)果被實力所破壞,嫡長子繼承制被破壞。

三家分晉

春秋與戰(zhàn)國的分界線一般被認為是三家分晉,這同樣是破壞封建禮制的行為,除此之外還有田齊取代姜齊,開啟了由士大夫奪取君主地位的先例,春秋與戰(zhàn)國幾乎所有的諸侯國沒有一個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5、秦朝

秦朝是一個短命王朝,秦始皇去世之后,他最小的兒子胡亥聯(lián)合李斯與趙高發(fā)動了沙丘政變,結(jié)果就是胡亥稱帝,按嫡長子繼承制來說,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有最優(yōu)先的繼承權(quán),但是胡亥通過陰謀策劃殺死了扶蘇,還殺死了秦始皇所有其他的兒子,最后稱帝。

胡亥被趙高所殺后,又找了一個叫子嬰的人繼承王位,子嬰的身份未知,一般被認為是秦始皇兄弟的兒子,沒有繼承權(quán),因為秦始皇的兒子全部去世了,所以輪到侄子繼承王位,所以秦朝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胡亥政變上臺

6、西漢

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他有一個庶出的長子叫劉肥,是劉邦未婚前與曹氏所生,劉邦因為與曹氏沒有結(jié)婚,所以劉肥是非婚生子,不是嫡子,只是長子,劉邦名媒正娶的妻子是呂雉,劉邦有一個唯一的嫡子是劉盈。

劉邦去世后,他的嫡子劉盈繼承了王位,劉盈只是嫡子,在劉邦所有兒子中排名第二,是劉肥同父異母的弟弟,劉盈與呂雉去世后,劉恒被立為皇帝,這就是漢文帝,漢文帝是劉邦的第4個兒子,非嫡非長,劉恒去世后,他的嫡長子劉啟繼承皇位,劉啟就是漢景帝。

漢景帝去世后,他的第10個兒子劉徹繼承皇位,劉徹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排行還是第10位,也不靠前,但是他卻能夠成為皇位繼承人,背后是他母親王娡一系列的策劃,劉徹就是后來的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之后,他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繼承了皇位,劉弗陵同樣非嫡非長,還是最小的兒子,所以漢朝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7、東漢

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quán),劉秀去世后,他的第四個兒子劉莊繼承了皇位,劉秀的第一任皇后是郭圣通,劉秀最初的嫡長子是劉彊,也叫劉強,原本他才是正宗的嫡長子,但是劉秀后來把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給廢除了,立劉莊的母親陰麗華為皇后,于是劉莊也成了嫡子,但非長子。

劉莊去世后,他的第五個兒子劉炟繼承了王位,劉炟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但卻繼承了王位,所以東漢從初年開始,就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隋朝也不是嫡長子繼承制

8、隋朝

隋朝也是一個短命王朝,二世而亡,隋文帝楊堅建立了隋朝,楊堅去世后,他的嫡次子楊廣繼承了皇位,楊堅原來的太子是嫡長子楊勇,由于受到了楊廣的誣陷,楊堅與皇后獨孤伽一起廢除了親生兒子楊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楊廣為太子。

所以嫡長子繼承制只是傳統(tǒng),并不是現(xiàn)實,即使把嫡長子立為太子,給他繼承權(quán),也有可能因為某些事而被廢除,所以隋朝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9、唐朝

唐朝當(dāng)然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李淵作為開國皇帝,建立了唐朝,李淵還在位時,他的嫡次子李世民就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嫡長子同時也是太子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久之后李世民就被李淵立為太子,幾個月后李世民就做了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一開始就不是嫡長子繼承制,后來的皇帝幾乎都不是嫡長子,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本是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因為謀反而被廢為庶人,最終由嫡三子李治繼承了皇位,后來的唐玄宗也不是嫡長子身份繼承帝位的,所以唐朝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10、北宋與南宋

北宋開國皇帝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后篡奪了后周的政權(quán),趙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這是兄弟相傳,所以北宋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南宋開國皇帝是趙構(gòu),趙構(gòu)沒有成年兒子,唯一的親生兒子兩歲就去世了,之后一直沒有生育能力了,趙構(gòu)于是在皇族成員中選擇了一個作為自己的養(yǎng)子,這就是宋孝宗趙昚,趙昚是趙匡胤的七世孫,相當(dāng)于南宋的皇位又回到了趙匡胤一脈,但肯定不是嫡系,所以南宋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

11、元朝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根本就沒有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tǒng),成吉思汗去世后,繼承他位置的是三子窩闊臺,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立嫡子孛兒只斤·真金為太子,忽必烈還有一個長子因為是庶出不能立為繼承人。

但是真金在忽必烈之前就去世了,于是真金的第三子鐵穆耳被立為太子,鐵穆耳也是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朝的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是前任皇帝元武宗的弟弟,這是兄弟相傳,所以元朝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12、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嫡長子朱標(biāo)為太子,遵守嫡長子繼承制,朱標(biāo)在朱元璋之前就去世了,然后朱元璋立了朱標(biāo)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這是祖孫相傳,也不是嫡長子繼承制。

朱棣

朱允炆稱帝后,實行削藩政策,發(fā)生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憑借武力打敗了朱允炆,朱棣登基做了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許是嫡子,但絕對不是長子。

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由于沒有兒子,大臣們與皇后一起商議讓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這變成了堂兄弟相傳,明思宗朱由檢去世后,由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校繼承皇位,這是兄弟相傳,所以明朝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13、清朝

清朝一直就不是嫡長子繼承制,努爾哈赤去世后,由第八子皇太極繼承,皇太極去世后,他的第九個兒子愛新覺羅·福臨被擁立為帝,這就是順治皇帝,順治帝去世后,他的第三個兒子愛新覺羅·玄燁被立為皇帝,這就是后來的康熙皇帝。

清朝皇帝極少有嫡長子

康熙皇帝去世后,第四個兒子胤禛被立為皇帝,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去世后,他的第四個兒子愛新覺羅·弘歷被立為皇帝,清朝的皇帝就沒有一個是嫡長子,所以清朝也不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

從這些朝代來看,整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一個朝代是由嫡長子一脈父子相傳到底的政權(quán),這是因為歷史上發(fā)生的事極其復(fù)雜,歸結(jié)起來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皇帝沒有嫡長子,但有庶出的兒子,嫡長子是皇帝正妻(皇后)生的兒子,皇后不生兒子,那么嬪妃就會生兒子,歷史上有很多皇后沒有生育,所以就不會有嫡長子,只能從其他兒子中選擇。

二、非嫡長子通過一些手段或者政變上臺,比如李世民,就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嫡長子,他才能上位當(dāng)皇帝,再比如漢武帝劉徹也是如此,他的母親利用一系列的手段,鏟除了競爭對手,劉徹才能當(dāng)上皇帝。

三、皇帝沒有生育能力,兒子都沒有,更不用說嫡長子,比如宋高宗趙構(gòu)、明武宗朱厚照。

四、皇帝有嫡長子,但嫡長子不爭氣,甚至還會謀反,或者嫡長子被人陷害,比如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如果他不謀反的話,將來的皇帝之位就是他的,再就是隋文帝的嫡長子楊勇,被弟弟楊廣陷害,失去了太子之位。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